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黄群慧:建设完整先进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8-14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前不久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我国主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赢得竞争主动权的关键举措。

  从产业分类看,一般意义的实体经济应该包括制造业、农业、建筑业、采掘业等产业,其中最为核心和主要的部分是制造业。经济“脱实向虚”趋势主要问题就在于大量要素不能有效流动到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部门,尤其是资金在金融业内部多次循环显著加大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而阻碍了实体经济良性发展。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意味着围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加强,形成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针对性地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

  巩固制造业体系完备的优势

  我国目前是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是我国产业体系的巨大优势,这个优势保证了我国能够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等带来的供给冲击,彰显了我国经济韧性。我国产业体系完备性优势的形成,是成功推进工业化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建成了体系完整、产能巨大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还要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组,我国制造业体系的完备性优势受到了冲击。一方面,一些企业开始向东南亚转移,存在着产业链外移以及制造业配套能力受损的风险;另一方面,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有些地方简单通过“一刀切”政策将传统产业视为“低端产业”淘汰出局。巩固我国制造业完备性优势,一是遵循国内版“雁阵模型”,支持引导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依托资源要素禀赋,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上承接国内产业梯度转移;二是通过技术改造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简单将传统产业等同于低端产业而要求其退出;三是可借鉴日本“母工厂”经验,鼓励企业在国内建设现代核心工厂,将核心制造能力留在国内;四是注重产业集群建设,通过集群强化各类企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提高制造业协作配套能力,巩固制造业体系完备性的优势。

  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

  现代化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传播和应用为前提、动力和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建立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从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绿色低碳技术等新兴技术正在重塑全球的技术版图、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在加速深度融合。从产业组织发展方向看,制造业和服务业也在深度融合,产业融合化发展代表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趋势。总体而言,建设具有先进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体现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方向。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活动最活跃、技术创新成果最丰富、技术创新应用最集中、技术创新溢出效应最强的产业,制造业的先进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性的主要体现。当前,我国在制造强国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2022年我国有65家制造业企业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7万多家,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5%,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1.8%,已培育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但也要看到,我国制造业发展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整体技术水平先进性还有待提高,制造业基础能力还不强,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关键基础软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一些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产业链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因此,建设先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我国制造业沿着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未来进一步建设具有先进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加强相关举措,全面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要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绿色制造推进工程,促进工业、交通各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

  新发展阶段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

  长期以来,各国产业政策的基本定位是促进本国产业发展。然而,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产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部分国家已经明确了产业安全在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需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既要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适度增长速度,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也要着力保障产业安全。为此,产业管理体系和政策体系的功能定位应在激励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同时,向保障和提升产业链安全方面进行拓展和调整,以有力应对“卡脖子”技术供给能力不足、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快向外转移、工业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供给冲击等多重因素叠加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建设具有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完善我国产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产业安全管理是我国各项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竞争政策、贸易政策的前置基础性工作;要加快建立权责清晰、多部门紧密协作的产业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产业安全战略决策和部门协调机制,以部门协调促发展和安全协调;完善产业发展评估和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建设专业的产业链安全评估队伍和机构,发展我国产业安全评估理论和方法体系。当然,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安全性,绝不意味着闭门造车,而是要积极探索在开放型经济体系下有效提升国家产业安全水平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路径。

  需要明确的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的,完整性和先进性可以促进和提升产业体系的安全性,安全性又是建设完整性和先进性产业体系的前提和保障。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将三者统一起来,协同推进,不断提高产业体系完整性,着力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群慧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