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春运将至,出行旅游迎来高峰,人们通过网络平台购票、订票、订酒店,不少消费者发现不同用户账号订购同一航班或者酒店,价格却不同,有的甚至相差近千元。
于是,有人质疑平台存在大数据杀熟。对此,多家平台回复称,是因为给予新用户优惠,否认存在平台大数据杀熟的情况。
多个平台被质疑“大数据杀熟”
平台称新用户有优惠
日前,有乘客在飞猪平台订机票时发现同一航班显示了不同价格,而且差异巨大。该乘客称,其预订了一次由河南郑州飞往广东珠海的航班CZ6489,三个不同手机、不同账号搜索,该航班显示出不同价格,400元、481元和1330元,差异显著。该名乘客质疑大数据杀熟。飞猪客服解释称,每位旅客的随机优惠不同,“肯定不是杀熟,建议多对比,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航班)下单”。
18日大数据杀熟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并引发热议,不少网友都分享了自己“被杀熟”的经历。飞猪平台又再次回应表示,不排除是代理商价格投放错误或视频中账号领取过大额优惠券,若消费者发现价格异常可第一时间联系平台处理。
大数据杀熟现象是否仍然存在?还是如平台所言,投放错误、有优惠券?
法治日报消息,近日在某款App上,用两个账号分别搜索三亚某度假酒店同时间同房型的价格。黄金会员账号显示的价格为2910元一晚,普通会员账号显示的价格为2699元一晚。值得注意的是,两个账号都没有使用任何优惠券。
随后,记者就此问题电话咨询该旅行App客服,对方回复,这是由于平台会给新注册用户一定的优惠。但记者发现这种优惠政策并不透明,在费用明细中,只有用户需要支付的总价,并无详细的优惠说明。
“大数据杀熟”判定难,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义
近年来,有关平台大数据杀熟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搜索“大数据杀熟”,显示有超过6000条投诉。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通过舆情监测手段梳理出8种大数据杀熟形式,分别为:新老用户打折优惠信息不同;广告联盟分享用户数据;针对用户特点提供特定服务;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浏览过程遭遇“花式”催买;老用户比新用户价格高;默认勾选之前购买过的产品;不消费时送优惠券,消费时却没有。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认为,判断是否构成大数据杀熟,需要认定平台是否对交易相对人在价格上进行差别对待,以及认定交易相对人是否“条件相同”。
目前可以从两方面判定企业是否构成大数据杀熟。第一是差别化推送,即企业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根据用户特征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只推送给用户符合其特征的信息或产品;第二是明显的价格歧视,但需要看它是否有公平合理的依据,并非成交价不一样就是大数据杀熟,这其中还包含是否存在企业正常营销规制等各种复杂因素的衡量。
因大数据杀熟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其概念具有模糊性和主观性。所以在现实中,几乎没有一个平台承认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
无论是不是“杀熟”,交易价格差别待遇就是典型的违规行为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各部门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相关规定与法律也相继出台。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甚至为打击在线旅游“大数据杀熟”,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基于旅游者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敦促平台完善透明且规范的定价机制,合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正向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