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期间,媒体曝出陕西宝鸡“千余份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造假”的新闻,假报告涉及的建筑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外墙保温材料等,波及学校、体育馆18所,医院3所,居民住宅楼53栋。
触目惊心,细思极恐。
假报告在掩盖什么?
这样的造假现象会是行业的潜规则吗?
曾有建筑业资深人士坦言:只要主体工程不出问题,建筑质量就没有大问题。
何其讽刺。
从微观角度看,现实中,“抢工程”“揽活干”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象。“抢”和“揽”的背后自然是弹性较大的利润空间。弹性来自哪里?
当然有管理啦,成本啦多种因素,但毋庸讳言,主要是:偷工减料。
于是,“收房就像开盲盒”,“交付即维权”等现象一度频频出现。
有人说,中国房地产质量的堕落是和中国房地产的高速发展相伴而生的。众所周知,利润的驱使下,“高周转”一度被房地产界奉为黄金法则。而高周转和建筑质量的高要求是必然矛盾的。
在中国房地产业的黄金时代,很多房地产质量问题在房价高企中被掩盖,但伴随政策的不断调整,房地产业进入白银时代乃至当下的黑铁时代,这些问题越来越多地浮出了水面,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曾说:高质量对房企不是苛求,而是最基础的要求。
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然过去。
现实的情况是,在一系列综治措施下,中国房地产质量安全的篱笆正在越扎越紧。
上海“楼歪歪”/图新闻晨报
房地产业高发的事故和投诉
中国房地产业的黄金时代是从1990年代开启的。这一年,中国建造的房子仅仅1000万平方米。10年后的2000年,中国一年建造的商品房面积就达到了1亿平方米。而到了2010年,中国的商品房建设面积达到了10亿平方米。2017年中国商品房建设面积达到17亿平方米的高峰,至今稳中略降。
30年间,中国房地产界催生了9万家有独立法人的房地产企业,按我国9亿城市人口计算,平均一万人一个房地产公司。这一数量是什么概念呢?超过了全世界房地产企业的总数量。比如美国,其独立法人的房地产企业不超过500个。
这些大大小小、良莠不齐的房地产企业,一方面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引发了不少重大质量事故和常态化的质量投诉。
比如轰动一时的“楼倒倒”“楼降降”“楼歪歪”事件。常规化的业主维权投诉则涵盖了几乎所有房地产企业,包括龙头企业如万科、恒大、碧桂园、龙湖、绿城等。
恒大总部/图片星球供图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设计问题,有施工问题,有管理问题,有原材料质量问题。严重的甚至返工重建。如2020年的重庆金科联发东悦府项目,在其洋房地基出现沉降现象后,最终拆除重建。
而且,伴随楼市拐点出现,中国房地产质量问题暴露得愈加充分。中国消协统计的数据显示,对中国房地产质量安全方面的投诉,多年来持续增长,2017年后更是急剧增长。如2018年,房屋建材类的投诉有27916件,比2017年增加30%;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类的投诉有17352件,比2017年增加100%。
这一背景下,2017年和2018年,住建部连续两年发文,要求严格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强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全面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
2020年,住建部又举办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 “质量月”活动,再次强调建设质量强国、提升建筑品质。
制度篱笆的缝隙成为“痛点”
事实上,在中国房地产业突飞猛进过程中,相关质量监管与制度约束不断完善。早在2014年,住建部就推出了“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以保障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质量。
其中,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是指:承担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质量终身责任,则是指参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对工程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2019年,国务院转发住建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强调,突出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和质量责任,建设单位应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主动公开工程竣工验收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2020年,住建部发文,要求各地深入推进贯彻建筑工程品质提升指导意见。“建筑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事关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政府不断发文,一方面体现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一方面也体现了建筑工程质量的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中房商学院相关专家分析,再严密的篱笆,也会有疏漏的缝隙。“五方责任主体”追责制度,较大程度上有效避免了诸多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但由于房地产建筑工程本身是系统性的综合工程,涉及设计、施工、管理、原材料等多方面问题,同时又有着开发商“高周转”的压力,所以在开发商明许或暗许下,因为偷工减料或是抢工期、管理松懈等原因,而导致出现了混凝土通病、钢筋工程通病、房屋渗漏通病、保温工程通病等所谓的“行业通病”。这些通病,反映到房屋质量上,最终成为了广大业主的“痛点”。
让“钻空子”者无处藏身
不过,现实中的新情况是,制度的篱笆正在不断扎紧。
3月初,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2021年第四季度全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暨建筑管理工作督查的通报》。
通报指出,吉首市碧桂园四期项目、永州的拓兴阳光美城有4栋楼及地下室项目、岳阳的君山三角坪综合开发二期项目和水岸花城项目等多个项目,分别在工程质量控制、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须全面停工整改。
通报还特别指出,部分地区混凝土施工质量专项整治落实不到位,部分项目存在局部混凝土实体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的现象。衡阳、岳阳、郴州、永州、怀化、娄底等市抽查项目中均存在个别节点区域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问题。
此前的2019年,长沙新城国际花都开发商公开给业主发出了《告知函》,决定对C10栋12-27层进行返工重建。重建的原因同样是:混凝土抗压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业内专家介绍,砂石骨料作为建筑材料混凝土的主要构成部分,砂石骨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颇为关键。而国内房地产建筑质量屡屡出现问题,不少与此相关。
显然,监管层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2021年12月16日,住建部组织起草了国家标准《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征求意见稿)》,对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细化与完善。
除了国家层面的快速应对,各地的细化制度举措也在不断地落实夯实。
3月7日,宁波市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措施》。
《措施》提出,严禁盲目赶工期、抢进度;现浇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周期不得少于5天/层,地下室结构的施工周期不得少于12天/层。同时,将加强外墙外窗渗漏治理,强化外墙外保温脱落防范,强化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另外,宁波还将推行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在项目竣工前,将组织分户验收,未组织分户验收或分户验收不合格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直接暂停楼盘预售。
《产品可靠性报告》梳理发现,近年来,山东、河南、四川、浙江、江苏、广东等国内大部分省份都推出了房地产及住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键词是: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行业迭代升级高质量发展。而各地市也大都配套出台了类似宁波市的一些颇具针对性的管理细则。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相关专家表示,国内房地产业尽管目前处境相对艰难,但这也正是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未来可预见的是,房地产质量安全领域,监管将会越来越严,制度将会越来越细,妄图钻空子者将无处藏身。
时代在前进,大环境在改变。粗放式的野蛮生长时代已成为过去,一切都在向规范化、集约化、低碳化、智能化的方向前进。
中国房地产业当然不应该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