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治它(假冒期刊网站)没有(有效)手段,它利润又相对高。抓住了投稿者对于刊发核心期刊论文的需求,还抓住了投稿人不敢报警这一点。就这两点不就要命了吗?你又想发(核心),你又不敢让别人知道你是花钱发的。”一位期刊编辑说。
近日,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根据网民举报线索,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受理处置一批仿冒学术期刊诈骗网站。这些仿冒网站页面与国内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网站页面内容相似性很高,并冒用其名义对外发布约稿通知,诱骗作者投稿,借机收取所谓“审稿费”“版面费”敛财牟利,严重侵害网民合法权益,扰乱正常学术论文出版秩序。现公布一批仿冒诈骗网站名单,请广大网民提高警惕,注意辨别,避免上当受骗。
就在上个月,产品可靠性报告注意到,中文核心期刊《生态经济》杂志18日在其微信公众号发表的“本刊严正声明”中说:“近期,我刊不断接到作者投诉,反映有些网站假冒我刊官网,以及一些个人和中介机构以我刊名义非法征稿的事实,致使很多作者上当受骗,耽搁时间,损失钱财。”
《生态经济》杂志还在“本刊严正声明”中列举了假冒该刊官网的网站截图、假冒该刊委托机构的页面截图,并提醒说“本刊未设置任何官网”。
有媒体统计发现,近年来,已有至少100家期刊通过各自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表过类似的“打假”“防骗”方面的声明。
曾有人造假论文,四年获利1800万
今年2月,在北京顺义法院审理的一起非法经营案中,一对姐弟召集代理人员,仿冒正规学术期刊进行征稿,并私自印刷假冒刊物,开展不法行为,仅用四年时间,便代发论文十余万篇,牟利1800万余元。
这一案件的作案情节并不复杂,涉案人员杨某原本就从事论文中介行业,非常了解市场上巨大的发表论文需求,也知道正规期刊发表论文的质量要求高,周期长。所以,她认为自己找到了“致富门道”,在没有任何资质的情况下,冒用正规期刊名称,在各种群里发广告,以低价、快速为卖点,向想发论文的人收取所谓的“版面费”,然后找一些小印刷厂盗版印刷,再邮寄给客户。
就是这么简单的造假手法,4年竟然能骗到1800多万元的纯利,据其交代,代发论文一开始为200到1000元每篇,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代理,扩展客源后,基本上就是100元到200元每篇。
这对姐弟四年来生意还越做越大,而且还自建山寨网站,给购买者提供数据库检索截图及“单位不认可免费换刊”等售后服务,可以说是自己搭建了一条论文造假产业链。
要打击背后利益链,相关政策多措并举
如何破解论文市场整治之难题?
值得欣喜的是,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已经指出,要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
去年12月,人社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中不得简单设立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硬性要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配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严厉打击论文代写代发、虚假刊发等违纪违规行为。相关政策背景下,不少机构也是纷纷作出了响应。
另外,相关部门对于拔萝卜带出的泥,不可视而不见。这些假论文究竟是流向了哪些领域,哪些单位,有哪些被识别和查处了,有哪些掩人耳目,滥竽充数了?这些假论文究竟为造假者谋取到了哪些利益?
此外,针对时不时冒出的“黑期刊”“黑论文中介”,监管部门必须加大打击力度,提升监管水平,提高违法成本,对任何形式的造假行为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坚决实行“零容忍”。同时,对于那些购买假论文骗取利益的人,也应多措并举,严查到底,严肃追责,彻底断了其靠假期刊、假论文蒙混过关的念想,回归学术研究的初心,创造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