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首都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实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全面吹响贯彻实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建设纲要》)的号角。
3月31日至4月1日,江苏连云港,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对深入贯彻实施《建设纲要》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建设纲要》,掀开了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新篇章,对我国质量事业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发展纲要》),成为指导我国标准化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23年是深入推进实施《建设纲要》的关键之年,是推动《发展纲要》不断走向深入的重要之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有力有序推进“两个纲要”落地落实,推动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助力“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深入推进实施
阳春三月,花红柳绿。泉城济南,质量如春。3月2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山东省质量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建设纲要》,动员全省上下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建设。
金秋九月,芙蓉花开。天府之国,蜀都蓉城,闪耀质量之光。9月1日,国际质量盛会——中国质量(成都)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会议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全面落实《建设纲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质量发展之路。
孟冬时节,松柏苍苍。古都咸阳,质量如火。11月14日,陕西省咸阳市政府以电视直播的形式召开咸阳市质量工作座谈会,推动《建设纲要》落实、《陕西省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落地、《咸阳市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方案》落细。
作为指导我国质量工作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设纲要》印发以来,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迅速行动,推动各项部署落实落地落细。
市场监管总局积极发挥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健全高位推动工作机制,推进《建设纲要》落地落实;会同17部门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报请国办对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地方予以表扬激励,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区、市)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住建部推进工程质量数字化监管……其他各部门也在积极行动。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意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上海实施方案》《广西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青海省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深化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国多地纷纷印发重要文件,推动《建设纲要》在地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了实施质量强(兴)省战略,2877个市县开展质量强市(县)活动……《建设纲要》确立了新时期质量工作的全新方位,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注入了强大动力。各地也纷纷以《建设纲要》为统领,掀起质量强省建设的新热潮——《福建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湖北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方案》……全国各地正通过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助力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企业是质量强国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建设纲要》深入推进的“主战场”之一。从央企到民企,从国企到外企,从规上企业到中小企业,从世界500强到专精特新,他们正在按照《建设纲要》规划的蓝图和部署,积极发挥主体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如今,随着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积极深入推进实施《建设纲要》,质量强国建设也不断开启“加速度”。
23年前,第一颗北斗卫星孤独地在星空中闪耀,而23年后,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北斗卫星,并收到它的信号。今年11月16日,北斗标准被国际民航组织正式采纳,成为国际公认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也成为我国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实践。
标准,是国际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标准,在全球创新版图和产业布局深度调整中成为关键要素;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回顾过去一年,全国标准工作战线始终把贯彻落实《发展纲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加快推动标准化发展“四个转变”,不断优化标准供给,强化标准实施,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召开咨询论证会,对《发展纲要》实施进行阶段性评估,认为《发展纲要》实现预期进展,取得丰硕成果,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标准化自身发展成效凸显。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家标准供给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10%。前三季度,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971项,同比增长110.6%。与此同时,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供给规模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0%和12%以上。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标准化发展,离不开标准法律规章体系的修订完善。
今年8月,《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暂行规定》出台,缩短了采信标准制定周期,简化了立项评估,可以省略标准起草阶段、缩短征求意见时间,从计划下达到报批周期控制在12个月以内,大幅提升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的时效性。
9月,《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出台,强调将政府标准化工作职能重心从标准化管理转为服务企业标准化工作,同时对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以及监督制度进行细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1月,《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提出要统筹推进标准科研人才、标准化管理人才、标准应用人才、标准化教育人才、国际标准化人才等各类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标准化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1300多个,国内注册专家5万多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7000多个,基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为标准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广西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6个子体系标准超过600项,全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创造30多万个就业岗位,带动20万名农村人口增收。
黑龙江建立12本滚动工作台账,组建由1658名各领域标准化专家组成的队伍,多途径、多媒体开展标准宣贯,形成1个专班牵头、7个方面协同推进的“1﹢7”工作模式。
浙江创新建设标准国际化示范试点单位和培育基地61个,深化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160余条意见被通报国采纳,为出口企业避免直接损失逾百亿美元。
…………
标准的生命在于执行。各地党委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发展纲要》贯彻落实,推动标准化工作与地方发展有效衔接、同频共振,发挥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正高标准推动、高质量落实“两个纲要”,为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不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