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热点 >

从质量出发,聚焦产品可靠性创新实践“新抓手”

2024-09-09    杨顺兴    产品可靠性报告

  “加强质量支撑 共建质量强国”。9月4日,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的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布8大“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引发广泛关注。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供图

  该平台是集可靠性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标准制定、检测认证、信息咨询、培训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服务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推动制造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其中的关键词是“创新”。

  2024年5月,京津沪渝四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印发《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指引》,明确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现代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的技术、学术、科研优势和领军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搭建可靠性研究平台和企业技术交流的桥梁。

  众所周知,可靠性是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而对我国制造业来说,产品可靠性方面正迈入对标国际先进,对标关键产业关键产品的关键技术、关键指标的重要阶段。

  从时度效角度考量,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产品可靠性创新实践的重要“抓手”,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东风,是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的创新实践,有利于打造大城市都市圈的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高地,有利于国内重点产业链的强强联合效应叠加,有利于更好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全力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市场监管答卷”,在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路上,赋能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的坚实的改革探索,需要更多的产品可靠性创新实践“新抓手”。

  京津沪渝“破圈”联动

  9月3日,京津沪渝四市均发布消息,四地联合推出8大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这8大平台由四地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成立,包括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重庆理工大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中汽零部件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这些“首批”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发力汽车产业,将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环节,主动面向京津沪渝4地汽车整零上下游供应链、产品链收集行业和企业可靠性需求,向企业提供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质量可靠性服务供给。

  共建公共服务平台背后,是一场四地之间的深刻“联动”。

  据公开信息,四大直辖市之间还签署了跨区域合作协议,并制定了国内首个《产品质量可靠性评价通用要求》。四市还将在质量基础设施加强、可靠性理念和技术推广共享等方面同频共振,发挥可靠性对工业产品“提质强企”的牵引作用,促进产品质量由满足符合性向追求高可靠性转型,打造京津沪渝都市圈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高地,促进四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可以有效整合四地产业链、供应链资源,为企业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可靠性,提供更丰富的第三方技术支撑。”天津市市场监管委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副处长冯怡康在质量月的活动中表示,京津沪渝四直辖市开展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实践,旨在赋能四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专家表示,类似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之间的“质量联动”并不常见,但从产品可靠性创新实践的探索来看,四市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分量,又具有较大的空间跨度,四方“破圈”联动,在职能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等方面形成融合互补,有利于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并形成隆起带,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

  何以首选汽车产业

  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共推“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何以首选汽车产业?

  放眼全球,美、日、德、法等主要经济大国都是汽车强国。汽车产业链对经济拉动明显,由于产业链条长,汽车产业既能带动上游的钢铁、电子、化工等行业,又能辐射下游的仓储物流、汽车租赁、汽车金融等产业。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也一直将汽车产业视为支柱产业。但尴尬的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集团考察时,为汽车产业指明了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至今的10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突飞猛进。连续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全球第一,带动中国汽车出口超过日本,居世界首位。2024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标志着新能源车真正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主流车型。

  多年来,我国汽车市场规模保持全球第一。其中2023年,我国汽车销量创出新高,突破3000万辆。 与此对应,我国汽车产业的支柱力量也不断增强。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CACS2024)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援引国家统计局数据表示,包含整车、零部件在内全产业链的产值,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总产值已达到11万亿人民币,占全国GDP比重接近10%,首次超过房地产,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经济支柱。

  而从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来看,汽车业均为当地优势主导产业。以2024年数据为例,据“北京统计”发布的数据,2024年1-5月,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3%。重点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7.5%。

  据重庆日报报道,今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121.4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39.1万辆、同比增长150%,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9.7%,助推重庆重返“中国汽车第一城”。 而天津、上海,不须多言,同样长期是汽车制造业重镇。 作为制造强国的典型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产品质量可靠性的创新实践,首选汽车产业,显然是有的放矢。

  生态链动,“牵引”高质量发展

  京津沪渝四地联手推动产品可靠性创新实践,酝酿已久。

  据中国质量报报道,早在今年4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地市场监管部门就齐聚上海,共商建立协作机制、联合开展产品质量可靠性工作大计。

  在四地市场监管部门看来,目前我国产品质量可靠性工作虽在制造业部分领域取得一定成效,但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产业基础也存在短板,关键核心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仍有待提高。 因此,应用可靠性技术赋能新兴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成为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的创新实践。 四地市场监管部门希望以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实践为抓手,引导企业将产品质量可靠性工作贯穿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检验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为全国产品质量可靠性工作提供优秀样板,更好满足多样化多层级的消费需求。

  而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正是作为最新落地的关键举措和有力“抓手”。也因此,未来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向电气电子、轨道交通等先进制造业领域逐步延伸。

  记者梳理发现,平台的参与者涵盖科研院所、大学院校、行业协会、技术机构、龙头企业等,但主要瞄准的是产业链。

  首批平台的参与者中,上海把上汽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链主,重庆把长安汽车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链主”……

  这是一场围绕产业链生态的、良性互动的平台赋能,如“建立行业零部件标准”“助力中小企业进入供应链”“支持创建可靠性验证实验室”“打造产业可靠性创新实践联合体”“产品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监管”等等。

  而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加大对产品质量可靠性相关弱项摸底力度,“力争找出制约和影响可靠性的痛点和堵点”。

  就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言,堪称已基本实现了“弯道超车”,比如在纯电领域,小鹏对大众、零跑对Stellantis集团实现了技术的“反向输出”;插混技术更是傲视全球。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插混新车销量占全球的69%,2024年1-4月则高达71%。

  但全球性的产业痛点和堵点依然存在:比如耐用性——电池的寿命和续航能力问题,比如安全性——电池的自燃问题,再比如智能驾驶的先进性问题……

  无论是以问题为导向还是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全力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市场监管答卷”,产品可靠性创新实践都将瞄准更多的原创性、引领性和关键性问题研究,都将带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可期之举。

  制造强国在路上,质量强国在路上,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必将开创更多的产品质量可靠性公共服务平台,落地更多的产品可靠性创新实践“新抓手”。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