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热点 >

陷入进退两难的Keep 上市之路也许并不“自由”

2021-12-16    李伟    产品可靠性报告

  “自律给我自由”,这是运动社交平台Keep的口号。但是在上市路上,Keep也许并不“自由”。

  从积累流量到用流量实现商业化是互联网产品发展的必经之路。Keep在初期以运动健身工具和免费的“小白”健身课程为核心赢得了大量的用户,但在商业化道路上,Keep处于“试错阶段”。

  如今的Keep陷入进退两难:往前,是不断的商业化尝试折损积攒的用户;往后,则是放弃商业化将失去资本市场的青睐。在“用户体验”和“生存”之间,keep逐渐向后者倾斜。不管如何,Keep的终点还是内容产品的延伸到变现,资本看重的除了在线健身市场的潜力,还有Keep的内容生态。

  今年11月,有消息传出运动科技公司Keep计划在2022年1月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并有望最早在5月完成上市进程。“Keep将拟赴港上市”的风声一时间传开。对此,Keep作出回应称关于IPO计划暂无时间表。其实,早在今年3月就有消息称keep申请赴美上市,到7月又传出取消上市风声。一位知情人士表示,Keep原本寻求赴美上市,并希望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IPO,但随后由于环境变化,许多寻求赴美上市的科技公司暂缓了上市进程,Keep就是其中之一。

  七年内融资8轮 Keep上市消息不是空穴来风

  一年内被传多次IPO,虽然Keep对此“不予置评”,但是7年拿下8轮融资,依然透露出Keep对资金和商业化扩张的渴求。

  据资料显示:2014年11月,天使轮泽厚资本投资了300万元人民币;2015年5月,Keep用户突破200万,而2015年4月30日,公司刚完成A轮融资500万美元,BAI资本、Ventech China领投。

  2015年11月,Keep用户量破千万,此前2015年7月,完成B轮融资1000万美元,GGV纪源资本入局。

  2016年5月和8月,Keep的用户总数先后突破了3000万和5000万,同时还完成了C轮3200万美元和C+轮1300万美元的融资,其中,腾讯投资就是在C+轮的时候加入的。

  2017年,Keep用户破亿。2018年7月,Keep完成了D轮1.27亿美元的融资,高盛领投,腾讯投资继续加码;2020年5月,Keep再度完成8000万美元的E轮融资。

  2021年1月,软银愿景、高瓴资本等领投,Keep完成3.6亿美元的F轮融资。截至2021年3月,Keep累积3亿用户,600万日活跃用户,4000万月活跃用户。


  图片来源:天眼查

  天眼查数据显示,Keep所属的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截至2021年1月公司融资轮次已进入F轮,累计获得8轮融资,累计金额6亿美元。最新一轮融资金额高达3.6亿美元,参与机构包括软银愿景基金、高瓴资本、GGV纪源资本、腾讯投资、五源资本等,阵容堪称豪华。投后估值较半年前的融资估值翻了一倍,让Keep成功站上估值20亿美元大关。据悉,此次融资成为近年来国内运动科技领域内融资的最大金额。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在运动解决方案上面产生一些增值服务。”Keep高层人士曾这样说道。显然,Keep对于上市的“执念”一直在。

  全民健身热潮 Keep迎风上阵成为行业巨头

  随着2021年Keep不断被传IPO,Keep持续得到关注。健身市场上每有一点动静,Keep就会被拿出来讨论一番。其实并不难理解,从2015年Keep的横空出世,到现在,Keep也算是替智能健身行业走了一遍路。

  2015年健身领域开始成为风口赛道,全民健身热潮刚刚掀起,而Keep也在此时上线成功,站上风口一路高歌。在互联网发展加持下,2020年疫情前后,“云健身”概念开始渗透全国。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超过7.8亿用户线上“云运动”,使用垂直专业健身APP的运动达人规模接近6000万。

  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中预测,中国智能运动健身市场规模在2019年已达到约人民币1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约人民币820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约46%。

  Keep作为互联网健身行业巨头显然受益于这波红利。QuestMobile《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黑马”盘点报告》显示,在2021年Q1期末周日均活跃用户大于100万的APP中,Keep期末周日均活跃用户规模达最高至411万。知名互联网评论家丁道师对此表示,看好Keep在线上健身市场的发展,他认为中国健身市场足够大且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能量。

  图片来源:QuestMobile

  盈利模式备受争议 负面新闻接连不断 Keep未来到底何在?

  在健身平台这个赛道上,Keep显然已经遥遥领先,但在盈利模式备受争议,变现渠道也很艰难。为了实现商业化变现,Keep的试探之举不少,尝试多线行进,试图覆盖用户“吃、穿、用、练”四个场景,不但收效甚微,负面消息也一度传来。

  早在2017年,Keep就推出了智能硬件产品跑步机,随即又推出了瑜伽垫、智能手环等健身器械及相关产品。尽管此举带来的营收表现不错,但面临与小米、华为等品牌的强大对手,淘宝、京东等电商渠道的激烈竞争,也难以成为其营收长久护城河。

  之后,Keep又做起了线下健身房。在2018年3月21日,keep首家线下健身房北京华贸Keepland正式营业,之后在上海和北京共开设了15家门店。但仅一年时间就关闭了北京一家门店,在2020年关闭了上海的所有门店,仅剩目前北京的9家门店。

  接着,Keep又在健身餐饮和运动装备领域尝试,毕竟两者都是健身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部分。2019年Keep上线小程序,主打轻食沙拉外卖,结果因为无实体店涉嫌违规,小程序不告而终。产品质量问题也屡遭曝光,例如,2020年11月,Keep的一款高纤蛋白质奶昔被曝部分维生素均被测出低于标准值;2020年6月,Keep运动装备被监管部门曝光存在质量问题,江苏消保委通报,Keep商城销售的如文胸、跑步袜等多项产品的使用说明不符合标准。

  Keep商业化“试错阶段”的频繁失利引发了内部的一场风波。据相关媒体报道,2019年10月,Keep一位员工匿名发表文章,透露Keep程序员节大裁员300人,并揭露公司面临的两大核心问题:业务增长遭遇瓶颈,商业化变现面临挑战。虽然Keep否认了文章的真实性,但当时媒体还是证实了公司正在进行人员优化,涉及总员工数800人的10%-15%。

  除了上述行业,为了迎合市场发展,Keep还做起直播带货;找明星代言智能硬件……可Keep找到的这些商业化变现道路,似乎一条都还没走通。

  图片来源:中国网信网

  就在今年Keep还被曝出了违规收集用户信息的丑闻,各种投诉也是接连不断。6月11日,国家网信办通报对运动健身、新闻资讯、网络直播、应用商店、女性健康等常见类型公众大量使用的部分App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检测结果,其显示,Keep等129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督促整改。

  此外,黑猫投诉平台还有大量关于Keep的投诉,包括强行续费、不退课、退款不到账等问题。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Keep上市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只是时间问题。可面对种种风波和难走的商业化道路,高喊“自律给我自由”口号的Keep,上市之路也许并不“自由”。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