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防日,各地消防部门举行一系列消防演习和消防安全知识学习活动,致力于让民众掌握各种“保命秘笈”。其中,正确使用灭火器是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的重要内容。
“消防产品是火灾发生后的第一道封锁线。”消防战线相关人士介绍,消防安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消防产品更是事关重大。
让人忧心的是,各地消防产品质量抽查结果不容乐观。如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通报了2021年度东莞市消防产品质量“国抽”专项监督抽查情况,抽查合格率为83.33%。消防产品质量不合格率将近20%,“第一道封锁线”质量堪忧。
消防产品市场的“典型乱象”
消防产品质量乱象近日也引发了有关部门关注。10月,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官方微博@中国消防一则微博甚至使消防产品安全成为热点话题。
“中国消防”点名批评几家电商平台中存在不少商家以“应付消防检查”为噱头宣传消防喷淋头。微博配图显示,在三家电商平台中,不少消防喷淋头的宣传海报上赫然印有“应付检查”,除此之外,“应付消防检查”“没有管道”等宣传标语也出现在了产品名称中。
“应付二字赫然在,违法当作噱头卖,生命安全成儿戏,最后你是把谁害?”中国消防微博称。
业内人士分析,上述问题反映了我国消防产品的市场的典型乱象。一方面,部分商家在利益的驱动下,法律意识淡薄,为了牟求更多的利益,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生产或降低生产销售标准,甚至造假证、以假充真、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消防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事故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业主或建筑公司仅仅将消防安全视作应付消防救援部门检查的一项任务,各项工作的开展主要以降低成本为主,不重视产品质量,消防安全隐患巨大。
合格消防产品是建筑物减灾“利器”
中国消防微博上的诘问并非耸人听闻。
近年来,我国火灾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公开数据,2020年全国共接报火灾25.2万起,死亡1183人,受伤775人,直接财产损失40.09亿元。
2015-2020年全国火灾发生情况
(数据来源: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
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接报火灾17.6万起,接报火灾死亡433人、受伤249人、直接经济损失13.9亿元,比往年同期有所增多。
值得关注的是,消防救援局发布的通报显示,从火灾的分类看,建筑类火灾占比最大。一季度,各类建筑物(包括各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农业建筑等)发生火灾7.2万起,占总数的40.8%。从火灾的亡人分布看,居住场所“小火亡人”较多。一季度居住场所因火灾死亡320人,占建筑物火灾亡人总数的82.1%;
显然,建筑物是火灾发生的重要场所,同时,建筑物的火灾规模不大,但伤亡较多。
业内人士认为,正如消防战线相关人士所言,“消防产品是火灾发生后的第一道封锁线。”火灾发生后,如及时扑救,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如消防喷淋头等设施能在第一时间自动感知火警火情,及时喷水施救,对把握救援时机、消除事故隐患、降低事故危害、优化救援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显然,正确使用合格的消防产品,可以有效减少火灾及其导致的伤亡。
消防救援局的通报显示,在一季度的火灾中,消防救援力量并未出动的有2000起,主因之一是已被群众扑救完毕。
分析人士认为,重特大事故容易严重冲击公共安全和群众心理底线,提高全民配备合规消防产品意识,整顿行业乱象,是减少火灾损失和防止“小火”变“大火”的有效措施。
监管应更“有的放矢”
梳理相关新闻可见,相关部门对消防产品安全监管不可谓不尽责,各地消防部门和质检部门几乎是“年年检,时时查”,但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甚至有形成“黑产业链”的趋势。
分析人士称,民众和建筑公司消防意识淡薄、生产企业唯利是图等均是目前监管面临的难题。监管部门或应实行更加严格的安全监管和更加有力的政策引导。要强化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责任,完善部门联动的安全生产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要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规划,加快推进安全发展,坚决打击、淘汰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要发挥各级安委会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巡查考核的作用,形成上下合力,齐抓共管。
一位法律界人士则认为,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应更有的放矢,如加强对消防产品生产以及线上线下销售环节的巡查、抽检,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阻断假消防产品流通链条,净化市场环境。
他还建议消防部门应严把消防工程验收关,加强对消防产品使用环节的检查,让假消防产品失去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