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指南 >

事关化妆品,这些雷区不要踩!

2025-03-14    zwl    产品可靠性报告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即将到来

  为帮助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

  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您关心 我们关注

  厦门市食药检院梳理化妆品选购中常见的雷区,助您避开消费陷阱,拥抱美丽与健康。

  01

  酒精(乙醇)含量过高

  雷点:当化妆品中酒精含量过高时,会带来诸多问题。对于敏感肌肤而言,高浓度酒精犹如 “肌肤杀手”,极易引发皮肤刺痛、泛红、瘙痒等过敏反应。

  避坑:查看成分表乙醇排名是否靠前,敏感肌优先选酒精含量适宜、成分温和的产品或无酒精配方。

  02

  非法添加激素类成分

  雷点:某些“速效祛痘”“美白霜”非法添加激素,可能短期见效,但长期使用易引发激素依赖性皮炎。

  避坑:拒绝“三天见效”、“一周美白一个度”产品,选择有药监局备案“妆字号”的正规品牌。

  03

  荧光剂、重金属超标

  雷点:一些网红化妆品、劣质面膜以及粉底液等在成分标识上含糊不清,可能含荧光增白剂(如联苯乙烯二苯基二磺酸)和重金属汞等,长期使用致癌风险高。

  避坑:在选择时,一定要查看产品成分表,对于那些成分不明或者含有有害成分的产品,坚决说 “不”,优先选择成分表透明的国货或国际大牌。

  01

  “纯植物配方”≠安全

  雷点:植物成分虽听起来天然温和,但部分植物本身就含有刺激性或致敏性物质。比如,常见于护肤品中的薰衣草,其精油虽有舒缓功效,但部分人群使用后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即使是安全的植物成分,在提取和加工过程中,若操作不当,也可能混入杂质或引入有害化学物质。

  避坑:首次使用新产品时,先取小量进行过敏测试,并优先选择温和修护成分配方的化妆品。

  02

  混淆化妆品与医疗器械

  雷点:化妆品和医疗器械有着本质区别。“消字号”(消毒产品)、“械字号”(医疗器械)不属于化妆品范畴。如遇宣称“医用冷敷贴”“治疗皮炎”等功效的擦边球宣传,请保持警惕。

  避坑:在购买时,务必看清产品类别,不要被夸大的宣传误导,若有治疗需求,应及时就医。

  03

  海外代购藏风险

  雷点:通过代购购买的化妆品存在诸多风险,且产品真假难辨,可能混入假货。部分代购的化妆品缺少中文标识,无法了解产品的成分、使用方法及保质期等关键信息,可能导致使用者误用。

  避坑:采购进口化妆品应通过品牌官网、跨境电商平台等国内正规渠道购买,并查验防伪码。

  01

  选渠道

  购买时选择正规商超、电商平台,并及时保留购物凭证。

  02

  查备案

  登录国家药监局官网(https://www.nmpa.gov.cn/)或通过“化妆品监管”APP查验产品真伪。

  03

  看标签

  购买时务必查看生产企业全称及许可证号、成分表、生产日期及保质期、产品注册或备案号等信息。

  掌握科学选购技巧避开“雷区”为美丽加分另外,若发现违法线索请拨打 12315热线举报,让我们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