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高铁探寻标准国际化之路_中国质量报告-产品可靠性报告官网 

中国质量报告-产品可靠性报告官网移动版

首页 > 品质中国 >

从中国高铁探寻标准国际化之路

   作为中国制造“名片”的中国高铁近来再传好消息:日前,国际铁路联盟发布实施由中国主持制定的《高速铁路设计 基础设施》标准和《高速铁路设计 供电》标准,两项标准均是相关领域的首部国际铁路标准。

  国际铁路联盟是铁路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国际标准组织。此次发布的两项标准由中国国铁集团组织专家主持,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的20余名专家参与,历时4年编制而成。两项标准在总结世界高速铁路设计成功经验、系统集成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中国高速铁路总体设计理念,吸纳中国高速铁路列车多项基础性关键指标,推介中国高铁多项优势技术,最终确立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总体设计、线路等领域的设计理念、关键参数和技术要求,为世界高速铁路建设运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中国高铁首次贡献国际标准了。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已主持参与国际铁路联盟60余项高速铁路重要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11项高铁系统级标准填补了关键领域的国际空白。这些“中国标准”在世界各地推动着高铁建设。

  国际铁路联盟高速委员会主席霍保世表示,主持参与铁路重要技术标准制修订,显著提升了中国铁路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标准中纳入我国的优势技术与关键参数,为推广中国铁路技术,实现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去”提供了标准支撑,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中国高铁给我们带来许多惊喜,也贡献了许多值得研究的经典案例,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之路就是其中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仔细探寻的地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也能从中国高铁的标准国际化之路中,寻找到推动更多中国标准走出去的路径。

  从中国高铁探寻标准国际化之路,首要的就是要找到标准国际化之路上的“引擎”——技术。“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的企业将一流企业与标准之间的顺序颠倒了。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做了标准的企业就是一流企业,而是成为一流企业之后自然而然会去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分享了这样一件事:曾有多家国内电动汽车厂商找到他,希望能让中国企业主导电动汽车国际标准制定。为此,张晓刚专门咨询了ISO电动汽车国际标准技术委员会,得到的答复是:ISO标准一般由行业领军企业来主导制定。当时全球电动汽车最高续航能力是500公里,而中国电动汽车最高续航能力仅为300公里。中国高铁之所以成为高铁领域世界标准的“主力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的高铁企业已经成为了高铁行业的一流企业,自然也就是国际标准当仁不让的制定者。

  从中国高铁探寻标准国际化之路,其次就是要找到标准国际化之路上的“路基”——产业。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实施就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截至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运里程突破4万公里,占到全球高铁总里程的2/3以上。不仅如此,中国高铁产业还走出了国门——马来西亚的马东铁路眼下进入施工高峰期,项目有望于2026年建成投用,届时将填补马来半岛东西岸没有铁路贯通的空白。而在印度尼西亚,我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项目雅万高铁目前已进入铺轨阶段,这条高铁建成后将成为东南亚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这就意味着,中国高铁目前是全球高铁产业发展的最佳实践基地,任何标准要想更好地落地实施,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与支持,中国高铁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自然就成为了标准输出的主要基地。

  从中国高铁探寻标准国际化之路,最后就是要找到标准国际化之路上的“司机”——人才。曾经,由于在国际标准领域参与度低,中国代表在国际标准化场合被誉为3S代表——Smile(微笑)、Silence(沉默)、Sleep(打瞌睡)。好在如今这种状况已经大为改观,中国人不仅担任了现任IEC(国际电工组织)主席和ITU(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原ISO主席,还有多个TC(技术委员会)、SC(分技术委员会)的主席,以及WG(工作组)组长,强大的人才队伍为中国标准走出去提供了最重要的人才保证,中国高铁也是如此。

  以技术为“引擎”、产业为“路基”、人才为“司机”,更多中国标准就能如同中国高铁标准一样,驶入全球标准化的高速路,我们对此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