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向东谋兴
2022-10-26 lr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1年4月6日,《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依托国家级园区,在德州、烟台、临沂、菏泽试点建设省级新区,打造区域发展战略支点的宏伟蓝图就此着笔。 德州天衢新区作为山东省委、省政府擘画的四大省级新区之一,也是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这也就赋予了德州天衢新区不一样的意义。 2022年6月13日,德州天衢新区“聚心聚力走在前 砥砺奋进开新局”工作动员大会召开。虽然媒体没有太多挖掘此次会议的现实意义,但对于德州来说,此次会议非同寻常。德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祁小青庄严宣布: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运河经济开发区“两区”正式融合。至此,德州天衢新区大幕正式拉开,德州向东谋兴正式吹响冲锋号。 夯实“桥头堡” 德州既属于省会经济圈,又是山东唯一一个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德州天衢新区更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全省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 德州天衢新区如何发挥桥头堡优势作用,建设新的增长极?其实,二十大报告中已经明确地给出了答案: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们打通体制机制壁垒,牢牢把握双招双引生命线,并巧用‘带土移植’模式,连同其团队、项目、技术等多种创新要素整体打包招引,努力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德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天衢新区党工委书记祁小青说。 霜降临近,天气微凉,德州创加国际港项目现场依然热火朝天,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施工正酣。“我们一期建设了13栋楼,目前主体全部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二十大精神。”项目负责人赵华介绍,创加国际港项目总投资4亿元,于今年4月底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全面竣工。 创加国际港项目区位优势明显,距高铁德州东站仅4公里,是德州天衢新区全面对接京津冀的重点项目之一。赵华称,眼下最关键的,就是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契机,积极对接京津冀地区外溢的优质企业,打造一个高标准、高品质、高端化的生态产业园区。
同样火热的建设场景,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示范园上演。“示范园总投资105.6亿元,规划的11个产业园区中已有7个开工建设。像电子信息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已进入招商阶段,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激励我们拿出最好的状态,目前已与多个项目达成入园合作意向。”德州建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张良说。 产业协同是天衢新区全面对接京津冀的实体内容之一。在这方面,除了火力全开建园区,新区还在全力促成优质项目落地。 10月20日,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产业化项目、有研亿金新材料(山东)有限公司集成电路用高纯溅射靶材生产项目正在开足马力,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在二十大精神的感召下,德州天衢新区不断靠前服务企业发展,进一步彰显先行区的速度、拿出先行区的作为。 “有研”是天衢新区在中国“芯版图”上的一个重要标签。落户天衢新区以来,公司订单供不应求,产能不断扩大。此前,这两个新上的项目同时上榜省重点项目。项目投产后,将彻底改变我国12英寸硅片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打好“三张牌” 建园区、落项目,做好产业协同是“第一张牌”,全面深化对接京津冀,还要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上做文章,打好加快科技和人才协同的“两张牌”—— 今年一系列的举措可见一斑:设立科技创新驱动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平台105家,完成京津冀地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入库备案4个,30余家企业与京津冀高校院所建立深度合作,部分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今年以来,从京津冀地区引进10位专家入选德州市假日专家,通过网络等形式组织京津冀高校招聘会4场,达成求职意向1500人。 为打好产业、科技、人才的三张“协同发展牌”,全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纵深出击,做到全面招商、精准服务,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借助各类利好政策,我们与京津冀的要素流动持续增强,仅上半年,就引进过亿元项目14个,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对接协作进一步增强。”区投资促进部相关负责人说。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无疑成了德州天衢新区这艘大船朝着成功的彼岸前进的指南针。 实践证明,积极对接京津冀,政府打好三张“协同发展牌”,企业也会尝到实打实的甜头,广大干部群众也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二十大报告精神。 山东华创融盛展示有限公司致力于为零售商提供专业服务,主营产品为商业空间展示道具,合作方包括阿迪达斯、李宁、361、斯凯奇、丝芙兰等。自2019年6月从北京迁至天衢新区后,公司完成了智能化转型,销售收入以每年递增38%的速度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华创融盛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31%,并获评省专精特新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德州天衢新区虽是协同发展大局中的一个小因子,但在对接京津冀之路上没有畏首畏尾,走得愈发精准、顺畅。现在有陈国庆一样感想的企业家不在少数。 “我们深知,引项目、培企业如同栽培大树,引来了好树种,也需要适宜的生长条件。我们从二十大报告中吸取给养,也一定会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在企业,为使引来的项目企业扎根,我们下大力度‘培土’,积极融通产学研,提供保姆式服务,促进企业完成产业升级,让他们来得心甘情愿,成为落户新区的受益者。”区科技创新部相关负责人赵兴说。 布局“新产业” 连日来,位于国家北方应急(医疗)救援产业园的山东恒芯电子有限公司SMT贴片生产车间里,工人们紧张忙碌着。“我们的订单已排到年底了,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加快生产,按期交货。”车间主管梁远涛介绍,公司2021年在天衢新区投资设立,今年6月初一期项目开始试生产,当月完成销售额200万美元,发展势头良好。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被喻为现代工业的“粮食”。作为德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天衢新区抢抓机遇,以2013年落户当地的威讯联合半导体为先导,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抢抓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机遇,并从北京引进培植了有研等龙头企业,形成了“引进一个项目、聚集一个园区、催生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集中引进了总投资55亿元的12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并投资5.6亿元建设了电子信息产业园,已有来自深圳的9个项目达成入园合作意向。 二十大报告指出,这十年来,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德州天衢新区为自己能在某些领域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天衢新区把集成电路产业链列为“一号产业链”,持续加码电子信息产业招引和培育力度,专班盯靠、专人帮包,通过产业图谱,理清上下游产业链环节,积极布局驻点招商。同时联合新区内已落户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招引上下游企业,为产业招商按下“加速键”。在项目建设、设备、信贷以及生产要素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全力为集成电路项目解决电力、用地、用能等问题。 正是看好天衢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广阔前景,从2017年到德州考察、2018年签署协议、2019年动工、2020年通车量产、2021年满产运行实现盈利,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在天衢新区一路高歌猛进。2021年3月,英望科技也越过千山万水,将总部从深圳迁至天衢新区,企业整机生产基地今年有望提前达产。英望科技也是天衢新区引入的首家具备一定规模的集成电路下游消费电子制造企业。以英望科技为龙头,天衢新区瞄准大湾区、长三角,还招引了明智超精密、华杰盈科、众铭安科技、钛康光电、恒芯电子等一批企业,完善了智能终端产品核心零部件及模组关键环节。 在今年6月举行的2022中国(德州)集成电路产业峰会上,4个签约项目选择落户天衢新区,总投资25亿元,这给正在加速起势的新区增添了“活力因子”。天衢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初具规模,并形成磁场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产业链上的生产制造以及服务企业来德州投资兴业。 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又将迎来一个历史性节点,世界进入“中国时间”。 沐浴着党的二十大的光辉,德州天衢新区必将破浪向前,行稳致远。德州向东谋兴,一切美好正在发生。 来源/《产品可靠性报告》杂志 文/赵庆川 本刊记者 杨顺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