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 铸高品质“国之重器” ——访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_中国质量报告-产品可靠性报告官网 

中国质量报告-产品可靠性报告官网移动版

首页 > 质量人物 >

心怀“国之大者” 铸高品质“国之重器” ——访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擘画蓝图,为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提供了指南。即日起,中国经济网推出系列采访,深入阐释如何更好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经济网:质量关乎安全,关乎企业发展,潍柴集团如何看待质量,并将质量落实到企业每一处?

  谭旭光:到现在我仍然记得1998年9月份,在潍柴千人质量大会上,我们举起质量重锤,把300台发动机废次品当场砸毁。一锤锤下去,使每一个潍柴人都意识到,不重视质量、不提高质量,就是在砸自己的饭碗。要想走出困境、扩大市场,产品质量是第一位的。20多年来,正是在质量的强有力支撑下,潍柴从濒临破产到年收入突破3000亿元,创造了年均复合增长率31%的潍柴速度。

  伴随着业务版图不断拓展,为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产业链双向延伸、各子公司地域文化差异大、大规模定制生产高效管控难等问题,潍柴打造了独具特色的WOS潍柴质量管理模式。WOS可复制、可传承、可推广,不仅在潍柴集团旗下海内外板块大力推广,还成功输出到产业链上下游,助推全产业链协同提升。潍柴凭此荣获中国质量奖、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十大标杆模式”。我们还对该模式梳理成书《质量成就梦想——WOS潍柴质量管理模式》,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借鉴和方法论。

  中国经济网:请结合《纲要》内容,谈一谈实体产业如何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

  谭旭光:《纲要》从8个方面提出27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是“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我认为,走集群化道路是推动我国制造业从中低端向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与辐射作用,对优势产业建链强链,形成“雁阵形”产业集群。2021年山东省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确定了112家“链主”企业,潍柴是汽车产业链、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链主”。在助力潍坊市打造动力装备产业集群中,潍柴积极发挥“链主”引领作用,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本地园区化配套”协作模式,与139家产业链伙伴成立研发共同体、应用共同体,助推链上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竞争力迅速跃升,从而带动区域产业集群焕发新活力。

  另一方面,我们要锚定自主创新,以“链主”为主导,链合全要素、全产业、全生态合作伙伴的力量,走自主可控的产业链高质量道路。目前,潍柴建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牵头建设了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内燃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内燃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这些资源,不仅确保了潍柴技术水平始终走在世界前沿,还积极为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中勇担当、走在前。

  中国经济网:请结合企业发展实践,谈一谈技术创新如何助力质量提升?

  谭旭光:质量是潍柴的生命,科技创新是潍柴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和质量始终互为条件、相辅相成。近1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研发大投入、人才大聚集、生态大变革,催生科技成果大爆发,仅发动机板块研发投入就累计超过300亿元,年均研发投入占比在6%左右,2022年突破了9%。同时我们打造了一支万人规模的科技“军团”,通过搭建“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工匠创新+基础研究创新”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在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等领域硕果累累。2020年以来,潍柴连续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0.23%、51.09%、52.28%商业化柴油机,并成功推出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4.16%商业化天然气发动机、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品,让中国动力站在了世界之巅。同时,我们以200万公里树立了全球高速重型发动机寿命的最高标准,潍柴“高效、可靠”的高端高品质形象深受客户认可,潍柴发动机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可以说,我们用强大的科技竞争力撬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您认为如何更好激发企业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

  谭旭光: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就要持续不断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构建质量工作良好生态,营造高度自觉的质量提升环境。

  第一,要建立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要靠体系保障,不是靠人保障。目前,潍柴建有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价模型,发布了质量管理纲领性文件《潍柴质量法》,规范、约束以及指导各项业务开展,提升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实现依法治企;第二,要形成人人参与质量、人人创造品质的质量文化。WOS十项原则中的第二项原则“质量在我手中”,就是潍柴自己形成的质量文化,目前已成为每一名员工的行为准则;第三,要搭建全员持续改进的质量改善机制,覆盖全员、全业务、全过程,激发人人提升质量的智慧和活力。

  中国经济网:作为知名企业家,您认为应如何发扬企业家精神,推动《纲要》贯彻落实?

  谭旭光:作为一名深耕装备制造业的国有企业家、产业链“链长”,就要勇担质量强国大任,心怀“国之大者”、铸高品质“国之重器”。我认为应从提升质量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两方面同时发力。

  一是要创新提炼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思想与方法论,助力中国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在建设质量强国过程中,需要更多企业家探索总结能立足中国国情、中国行业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经验。WOS潍柴质量管理模式目前是3.0版本,后续还需不断完善,不断萃取新方法,为质量强国提供经验借鉴。

  二是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共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我们以筹建国家内燃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契机,推动现有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先进测量技术和创新方法在产业链广泛落地。另一方面,潍柴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和国家燃料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通过申报建设,加强关键性、前瞻性、战略性技术攻关,同时积极开放自身及供应链资源,加快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