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索赔惹争议 视觉中国市值蒸发超10亿元
2023-08-21 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记者 涂瀚文)让摄影师直呼离谱的“我侵权了我自己”版权纠纷事件仍在发酵。时隔几年,知名内容平台视觉中国的“碰瓷式维权”又一次冲上热搜。 这场舆论风波不仅引发了业内人士与网友高度关注,也对该公司的股价造成了一定冲击。公开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收盘,视觉中国报15.79元/股,总市值为110.62亿元。自本次事件发生后,视觉中国市值累计蒸发超10亿元。 视觉中国屡陷舆论风波 近日,与摄影师戴建峰的版权之争将视觉中国推向了风口浪尖。 8月15日晚,视觉中国对侵权事件作出回应,称其作为Getty Images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合作伙伴,拥有对包括涉事相关图片在内的完整的销售权利,涉事图片的销售授权链条清晰完整,并承诺将与摄影师保持沟通,妥善处理相关误解。 然而,涉事摄影师戴建峰随后针对该回应表达了不认可,在微博平台明确表示“这里没有误会”,已核实视觉中国没有涉事图片的任何版权,系非法销售,要求视觉中国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8月17日,中国商报记者登录视觉中国发现,在该网站上已经无法检索到戴建峰的相关天文摄影作品,而此前这些照片在视觉中国被标记为“作者/来源:Jeff Dai/Stocktrek Images”。截至目前,视觉中国没有公开说明对此事的调查结果与处理方式。 舆论热议之下,有不少网友翻出了视觉中国的“黑历史”——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世界名画等公版图片据为己有,擅自销售剧照、明星和企业家的肖像,甚至连国旗、国徽以及多家知名企业商标也曾出现在视觉中国的图库里。 如今,涉事图片悄然下架,是否意味着这场似曾相识的纠纷告一段落?视觉中国屡次进行“碰瓷式维权”的底气何在?如认定构成侵权,涉事摄影师能否向平台索赔?……关心此事的网友们仍在等待一个答案。 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 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4月发布的《2022年度报告》显示,视觉中国目前提供4亿张图片、3000万条视频和35万首音乐等可销售的各类素材,是全球最大的同类数字版权内容平台之一。其内容合作方既包括专业内容生产机构,也包括职业内容创作者以及普通内容创作者,在2014至2022年累计向全球内容供稿方支付版权许可和服务费超18亿元,创作者社区覆盖195个国家,注册用户超2200万,并拥有超50万名签约创作者。 据悉,视觉中国与签约合作创作者采取分成的合作模式,为其提供数字版权交易、数字艺术交易、定制创作等变现服务,以促进创作者生态的健康发展。但一直以来,不乏创作者抱怨“定价都是视觉中国说了算”“平台抽成比例太高”“图片用途无从查证”“可能存在超售”等。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摄影师对此表示,自己签署的独家代理协议是“三七分成”,即内容创作者自身仅可获得收益的30%,佣金抽成“比大家声讨的外卖平台还吓人”,很多时候卖出一张照片只能收到几元钱,而如果选择了非独家代理的合作方式,收益会更低。 “大头儿都被平台拿走了,辛辛苦苦创作,感觉是在帮视觉中国赚钱。”该摄影师表示。 除了长期困扰创作者的高抽成之外,视觉中国“把法务当销售”的操作也令不少企业、自媒体从业者叫苦不迭。有网友称其在微信公众号使用了一些直接从搜索引擎下载的无水印图片,几个月后被视觉中国告知侵权,即使删除推文也面临诉讼风险,只得按要求购买图片素材。他承认自己对版权知识不够了解,但也对“随手搜到没有加视觉中国水印的图片”表示质疑,怀疑这是在“钓鱼执法”。 裁判文书网OpenLaw数据显示,与“视觉中国”关键字有关的法律诉讼多达数万起,包括大量由视觉中国旗下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发起的,被告方在微信公众号或者其他渠道发布涉案图片、侵害著作权的诉讼请求。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乏同样涉及美国Getty Images公司的版权纠纷。 当视觉中国“维权”到原作者头上,其是否真正拥有平台上销售的海量素材的著作权,也显得充满疑问。此次与摄影师戴建峰的版权纠纷将如何得到解决,或对视觉中国所涉其他类似案例具有参考意义。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事件发展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