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第三大有机产品消费市场 潜力仍巨大
2024-10-09 中国经济网
有机农地面积403.6万公顷,有机标志发放数量首次达到50亿枚,有机产品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有机产业亮点纷呈。 有机产业稳步增长 助力低碳绿色发展 有机产品的生产过程遵循动植物生产的自然规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转基因技术。因此,有机产业不仅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食品、用品的需求。目前,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目录主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坚果、乳制品、饮料、酒、饼干和茶叶等方便食品、畜禽产品、水产品、调料、特殊膳食等食品类,还包括天然纤维、纺织制成品、饲料、中药材等非食品类,共计1257种产品。 有机产业在不断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显著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拓展销售渠道。1994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成立了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标志着我国有机食品工作的正式起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陆续发布,中国有机产业的发展逐步步入正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当今重生态强环保的时代大背景下,有机产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朝阳产业。特别是2010年以来,伴随着全球有机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有机产业与市场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连创新高。 近几年,推动有机产业发展被纳入到了中央政府相关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中,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支持有机产业发展的政策。有些县市根据自身发展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有机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取得良好效果。 在陕西省镇安县,当地政府依托山地和林地资源优势,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让“有机”给农产品赋值,培育形成了“合曼农业有机板栗”“陕西海源有机核桃油”“陕西盛华有机绿茶”等一批知名品牌。目前,全县获得有机认证企业10家、认证证书17张,有机产品总产值1.5亿元,平均溢价率50%左右。据镇安县县长袁礼锋介绍,通过有机产业发展带动,镇安县逐步形成了板栗、核桃、茶叶、魔芋为主导的“4+X”特色产业模式,真正把农户嵌入有机产业链,带动了全县3.88万户发展板栗产业,4.4万户发展核桃产业,2285户发展魔芋产业,茶农发展至4515户。年户均纯收入由4.2万元增至5.5万元,户均增收1.3万元,有机产业逐渐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金牌产业。 此外,发展有机产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效果也十分显著。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二级调研员章亮表示,发展有机产业,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有利于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有利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震介绍称,通过生态化的管理和合理的资源利用,极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碳排放。每年农场蔬菜秸秆废弃物约600余吨,通过回收、粉碎、翻倒、生物处理蔬菜秸秆,稻秸秆100%回收进行氨化处理作为羊的口粮,资源化利用率达100%,从根本上避免了焚烧秸秆,此外,在万禾有机农场碳中和示范基地,2023年生产有机肥825吨,液肥982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镇安县有机生产通过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保持土壤肥力,采取物理和生物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草害,减少了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对土壤和水源造成的污染,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让“生产”和“生态”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目前,该县有机碳总价值达到126.42亿元。 产品日益丰富,辨别真伪只需扫码 2024年度《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五年,中国各类有机产品产值和国内有机产品销售额均呈总体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各类有机产品产值总计3168亿元,其中,有机加工类产品产值为1809亿元,占比57.1%;2023年境内生产和加工的有机产品销售额为969亿元。中国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及市场总体稳步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雯介绍称,十年间,我国有机农地面积持续增长,从2013年的116万公顷增加到2023年的400多公顷,有机农业面积增加了2.5倍,目前位列全球第四位。有机产品标志发行量从2013年的8.2亿枚增加到2023年的50亿枚以上,十年间增加了6倍,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至少拥有三件有机产品。有机产品的市场销售额从十年前的二三百亿元增加到2023年首次突破千亿元,中国已跃居成为全球第三大有机产品销售市场。据统计,2022年中国有机销售总额为877亿元,占全球有机销售总额的9%。 盒马(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丽介绍称,截至2024年9月,盒马店均在售有机品类sku达500多个,涉及蔬菜,水果,肉禽,烘焙等20多个商品品类,有机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比增长28%,目前,盒马有机用户已超1000万人。 对于消费者而言,有机产品越来越丰富,如何在选择时辨别真伪好坏就显得至关重要。据介绍,我国有机产业发展之初,就积极利用质量认证手段推动产业规范健康发展,结合我国实际并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了国家统一推行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实施统一的国家标准、认证规则、认证目录和认证标志,实现“一品一码”全过程信息追溯。 “在我们的有机茭白盒马村,每包茭白的包装袋上都有一站式溯源的二维码,只要拿出手机一扫码,蔬菜来自哪个地块,由谁负责管理等信息就一目了然。”沈丽说。 根据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制度,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上必须使用有机码和有机标志。随着我国有机产业的发展,有机标志发放数量逐年增加,2023年首次达到50亿枚,较2022年增加31%,今年前7个月已经发放30亿枚。有机认证已经成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机食品市场份额不足2% 未来潜力巨大 随着绿色转型、绿色消费的不断推进,有机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机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有机产品消费市场还有很大潜力。根据瑞士国际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人均消费有机食品17欧元,瑞士为437欧元,位列第一,中国人均消费仅为9欧元,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从有机食品市场份额来看,最高的国家是丹麦,占比12%,而中国有机食品市场份额不足2%,社会认知度也相对偏低。 从生产上看,全球2022年有机农地占比1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21个,而我国有机农地面积占比在0.5%左右。产品销路中,近四年以来,我国有机产品的销售额只占产值的30%-40%,存在着有机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生产和销售之间还缺少有效链接。另外我国在有机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有机产品结构急需优化,生产成本高,有机生产适应技术采用率低,缺少落地的政策支持等问题。 对此,2024年度《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报告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也给出了一些建议:一是提高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认知度,加强监管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二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大力拓宽有机产品销售渠道,开拓国内和国际有机市场;三是调整有机产品结构,满足多样化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延长有机产业链,推动多种产业相互融合,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五是组织技术力量,搭建有机产业技术平台,提供技术服务。 (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
- 上一篇:“外卖小哥”变身食品安全“吹哨人”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