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临期食品安全底线
2021-08-31 中国质量报
□廖海金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最近临期食品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来多家资本入局。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将突破300亿元。 临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而是保质期限临近的食品。商家为了避免临期食品变成过期食品,一般会通过低价促销的方式销售。严格地说,临期食品属于符合保质期要求的安全食品。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商业里的“临期”往往是一个与库存、折耗紧密相连的消极性概念,临期食品也不例外。如何处理临期食品,一直是令众多企业头痛的经营难题。不过,刚刚颁布实施的《反食品浪费法》中明确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也就是说,商家销售临期食品,必须在醒目位置标识“临期食品销售专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临期食品市场的出现,既盘活了企业库存,还以比较低的价格让利更多消费者。其本质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便利的零售网络发挥作用,降低了信息、信任不对称带来的问题,链接起长尾市场上的供需两端。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接近3万亿元。按每年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至少在百亿元以上。可见,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可观,善加发展的话,不仅可以减少食物浪费现象,还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减少厂商损耗,节省社会资源,可谓是一举多得。 毋庸置疑,食品一旦进入临期阶段,影响其安全的不确定风险会明显增加。譬如,食品运输贮存条件不达标,即便保质期未过也可能变质。此外,网购是时下商品销售的重要渠道,而临期食品一旦成为一些电商的专门业务,即意味着食品的流通又增加了一个环节,如果没有严格的规定以及有效的监管,其溯源管理与安全管理无疑会更困难,这些不但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难题,更是线上商业监管的难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减少食品浪费与保证食品安全不可偏废,允许临期食品销售,必须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竭力避免销售的无序泛滥,确保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一方面,要尽快完善临期食品流通方面的法规,使临期食品的流通符合安全条件并遵循严格的程序。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和完善临期食品流通销售渠道的严格管控制度,保证渠道的专业性、可靠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工作,对商家销售临期食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实施全程可追溯系统,对不法商家隐瞒临期食品信息,恣意翻新销售过期食品等不法行为,要重拳出击,绝不手软,为临期食品打牢制度根基,从而有效保障消费者“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
- 上一篇:炒鞋的投机行为必须严管
- 下一篇:太原:“胖哥俩肉蟹煲”存在问题被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