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充电难”难倒了新能源汽车_中国质量报告-产品可靠性报告官网 

品质汽车_中国汽车质量报告

首页 > 品质汽车 > 消费 >

别让“充电难”难倒了新能源汽车

  “十一”假期,“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冲上热搜。据媒体报道,一位从广东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在耒阳服务区给车充电时,花费了5个多小时的时间。原本8个多小时的路程,最终花了16个小时。这位车主吐槽:“充1小时的电要排4小时的队;朋友都到家了,我还在高速上排队充电,充电真难。”

  “充电难”之于新能源汽车可谓“老生常谈”。从买车后的“安桩难”,到上路后的“找桩难”,对新能源汽车车主来说大多是绕不过的坎儿。这也给火热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带来一抹阴影,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信心。

  有观点认为,“充电难”显示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充电桩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而充电桩却没跟上步伐。事实上,截至今年8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10.5万台,同比增加52.3%,车桩比例为3:1,而这个比例目前已经是全球最高。就在9月26日,国新办在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布会上还表示,目前全国高速公路充电桩保有量达到了10836个,配置充电桩服务区达到了2318个。公路、水陆客运枢纽也在加快推进充电桩的建设,为新能源电动车用户的绿色出行提供便利。

  平心而论,全球最高的车桩比、如此之快的建桩速度,足以见证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决心和优势,但为何“充电难”问题还会时不时给新能源汽车消费“添堵”?究其根源,车是“活”的,桩是“死”的,桩不能跟着车跑,即便是“每户一桩”、即便是高速公路上充电桩密集到加油站的程度,但因为充电需要时间,也不可能保证充电不排队而且“立等可取”。再则,过多地建设充电桩也是浪费,充电桩运营维护都需要成本,仅仅为了少数高峰时段盲目大量建设充电桩并非上策。

  因此,要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路径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车企业与充电桩运维企业携手技术攻关,以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桩周转率。事实上,当下不少车企已经具备实现超级快充的实力,例如吉利浩瀚架构下首款车型极氪001支持最高360kW超级快充,东风旗下岚图汽车宣布研发基于超高压平台的超级快充技术,还有广汽埃安能够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超倍速电池技术和全球充电功率最高的A480超充桩。此外,云快充、星星充电、特来电、依威能源等多家充电桩企业近期相继获资本市场青睐,有迹象表明超级充电桩建设正在加快步伐。

  “换电模式”也是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路径之一。作为充电模式的重要补充,最近政策和业界对换电模式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工信部、能源局之前已发布试点计划,发改委产业司于9月初开始调研换电模式,中汽协8月也就《电动乘用车共享换电站建设规范》团体标准征求意见。此外,9月22日,中国石化宣布,计划到2025年建成5000座充换电站。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日前也表示,随着高端电动车保有量增加,快充、换电站需求迫切,其中,换电模式是“很好的商业模式”,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据方正证券测算,到2025年换电乘用车销量有望超280万辆,换电商用车销量50万辆。配套换电站需求约28000座,对应765亿元市场规模;配套电池需求约55GWh,对应388亿元市场规模;对应电力收入2168亿元;产业链合计规模约3321亿元。

  在这些“治本”之策之外,新能源汽车车主当下最需要的是更“智慧”的解决之策,而这也许只用一个App就能解决问题。例如上述“十一”假期被困高速路的车主,如果有一款靠谱的App,在出发之前输入目的地、续航里程等参数,就能规划最方便、最经济的充电方案,引导车主不排队、少排队,岂不是“四两拨千斤”之策?事实上,正如业界资深专家罗清启在《新能源充电桩:为下一个汽车时代“充电”》中所言,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将不再是品牌与品牌的竞争,而是车联网之间的角逐。新能源汽车具有构建车联网的天然优势,而充电桩则是推动新能源车联网的天然入口。由此可见,更智能的连接才是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之间的正确打开方式,“开车找桩”这类“2G时代”的方式早该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