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水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以玉米、马铃薯、杂粮等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要产业,有“中国甜糯玉米之乡”、晋西北“米粮川”的美誉。
一个以种粮为主的农业县,如何在稳粮的前提下调整产业结构,以求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近年来,五寨县委、县政府两手发力,一方面,以传统作物为突破口,调整种植结构、延伸产业链;另一方面,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帮扶,向中药材种植、加工领域进军。黄土坡上,一场产业升级的突围战正在打响。
立足优势,打造“甜糯玉米之乡”
新鲜的玉米,在流水线上经过清洗、蒸熟、塑封后进入仓库,全程不超过两个小时。在五寨县前所乡的康宇田源公司生产基地,先进加工线让五寨甜糯玉米能保持新鲜的风味走上城市居民的餐桌。
甜糯玉米皮薄无渣,口感细腻,鲜嫩黏香,软滑甘甜,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及膳食纤维等,是近年来走红的健康食品。五寨县的自然禀赋正是甜糯玉米生长的绝佳环境。
立足优势,做强长板。近年来,五寨县大力发展甜糯玉米有机旱作种植,全县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并形成了一套甜糯玉米有机旱作种植模式,康宇田源公司承担的甜糯玉米有机旱作种植加工项目就是典型代表。
该公司打造一万余亩的甜糯玉米绿色种植基地,引进甜糯玉米新品种20余个,开展品种对比试验,从中筛选优良品种;将甜糯玉米种植、牛羊养殖和甜糯玉米加工三个环节有机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上下游产业联合体,有效提升了全产业链收益,实现了良性循环。
目前,企业年加工甜糯玉米3000万穗,开发出真空甜糯玉米、速冻甜糯玉米等多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等多项国家级资质,远销欧美、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公司推广“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带动农户652户,户均增收7000余元。
转变思路,发展加工型马铃薯
马铃薯是五寨乃至山西的家常主菜之一,蒸煮烹炸,做法颇多。然而,以传统鲜食品种为主的种植结构也阻碍了马铃薯产业向纵深发展。
相较传统品种,加工型马铃薯不仅产量高,也更适宜制作薯片、薯条、薯饼等产品,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五寨县坚定实施“特”“优”战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加工型马铃薯作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让“小土豆”对接上“大产业”。
产业兴需要龙头带。2020年,五寨县引入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一个总投资3.6亿元的3万亩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示范基地项目迅速落地。项目采取“政府+公司自筹”的方式建设,其中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由五寨县具体负责,投资费用约为1.6亿元;大型喷灌、滴管等灌溉设施以及所有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种薯、化肥农药等投入由蓝顿旭美公司负责,投资费用约为2亿元。
先进高效的农业设施与种植技术让马铃薯的单产大幅提升,在示范基地,加工型马铃薯的亩产能达到万斤。
眼下正值收获季节,正在机器旁忙碌的刘占勇老人告诉记者,他家里的20亩地全部流转给了基地,每亩流转费800元,加上农忙时节在基地打工的收入,年收入能有2万多元。
据五寨县副县长郭旭东介绍,下一步,五寨县将重点配套建设马铃薯生产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目标是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育、繁、推、种、加、销、游”七位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真正让小土豆撬动大市场,做成大产业。
今后,五寨县将依托马铃薯产业,将土豆花节与荷叶坪亚高山草甸、五寨沟等资源整合,打造成五寨的旅游名片,推进五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发掘潜力,道地药材香飘五寨
五寨县气候寒冷、病虫害少,是天然的绿色种植基地,在中药材生长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环境优势,在县南部山区已发现20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作为五寨县的对口帮扶单位,国家中医药局因势利导,将中草药种植及加工产业引入五寨。
位于胡会乡小胡会村的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是五寨县为全县中药材小微企业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搭建的公益性、标准化服务园区,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9年捐助900万元建设。
孵化园占地约35亩,包括新建中药材晾晒场、初加工车间、周转库和商品库等,购置各类主要设备30台套,为全县中药材种植企业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种植指导、加工、储存、销售、追溯管理、集中展示、技术培训、品牌宣传等公共服务,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现代服务示范区,助力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
目前,孵化园内已有3家企业和7个合作社入驻。项目完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中药材年初加工及储存能力2000吨,可消化1万亩中药材。
未来,五寨县将继续探索将款冬花、苍术、党参等野生中药材引种到大田中,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品种,规范、优化种植技术,培育现代“药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