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健康 >

医美姓“医”,直播促销须资质先行

2023-12-05        工人日报

  夜幕降临,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各医美直播间开始活跃起来。在主播声情并茂的讲述下,各类医美项目纷纷“上链接”。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医美主播在直播时常常采用各种容貌焦虑话术,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有不少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了医美项目后出现各类问题,直言“水太深”。(见11月28日《法治日报》)

  近年来,医美直播出现供需两旺现象。一方面,医美机构线下打广告、搞促销等传统获客方式往往成本很高,而一场成功的医美直播,轻轻松松就能引来成千上万人围观,而且直播除了能当场卖出数量可观的医美项目外,还可将客源引流到实体医美机构。另一方面,“花白菜价抢高价项目”对消费者来说无疑很有吸引力。

  不过,医美在性质上属于医疗行为,必须遵守医疗法规。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医疗广告是指利用各种媒介或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的广告,应当在发布前申请医疗广告的审查,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有法律人士指出:“即使通过了医疗广告审查,广告的内容也应仅限于医疗机构名称、地址、诊疗科目、联系电话等。”显然,时下多数医美直播间主播的话术与相关规定和要求不符。

  医美再美也姓“医”,主播的信口开河、胡乱承诺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据报道,当前,很多医美直播间的主播并非医疗专业人士,其推荐可能缺乏专业性和客观性,大肆承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肌肤”“红痘痘几个疗程下来都能根治”等,极易误导公众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所以,有业内人士建议,对医美主播进行培训、持证上岗。

  确保医美宣传的安全性,还要防范不当商业促销行为的渗透。普通商品可以搞福利秒杀,但多数医美项目需要扎针、动刀子,安全必须放在首位,不应出现“大忽悠”式促销和诱导消费等现象。尤其要看到,如果医美等医疗行为沾染上了市场坏习气,便极有可能将顾客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一些医美直播间的价格不仅低于线下实体机构价格,甚至远低于成本价。谁都不会做亏本生意,类似情况下,有些套路不难想见,比如,低价抢到客源后,使用话术诱导顾客加价升单;用次品、假货替代正品,等等。

  医美直播间乱象不少,主要原因就在于相关机构和人员忘了医美的医疗属性,把医美服务当成了普通服务、把医美药品当成了普通商品、把医美主播当成了普通主播。只有坚守医美姓“医”,用医疗服务的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医美直播,种种乱象才有望尽快得到整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