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春节前后十几天时间里,酒店、家政、汽车养护、美容美发等服务业的一些商家纷纷涨价,有的甚至涨价数倍。虽然一些商家开启“春节涨价模式”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市场影响颇广,社会舆论关注度很高。
就春节假期涨价之举,商家都能给出一些理由。比如,北京一家洗车店贴出告示:“春节期间(农历腊月二十六至正月初十)洗车价格160元/辆(SUV200元/辆)。”这个价格比平时高出2~3倍。老板解释称,春节这几天,店里一半的员工回老家了,留下的员工们加班加点非常辛苦,自然要加薪水,而且按照国家规定,假期加班要有加班费。
这位洗车店老板的解释不无道理。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像洗车、理发、餐饮等服务行业领域一般不会出现市场垄断,属于完全竞争状态,因此不在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范畴。商家在节假日期间涨价,是市场价值规律调节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问题是,涨价可以,但怎么个涨法得有谱儿,不能说涨就涨,想涨多少涨多少。节前三五天涨价说得过去,提前十天半个月就有问题了;涨个百分之几十还算合理,但涨价数倍恐怕就太高了。
近两年,一些出租车、网约车公司推出“春节司机服务费”,算是“春节涨价模式”的一种创新做法。比如,上海一家网约车公司在今年春节前发布关于加收“春节司机服务费”的通知,时间从腊月二十八至正月初九,加收服务费每单3元至6元不等。通知还明确,这些加收的服务费全给司机,加收的服务费由消费者买单。但调查显示,大多数消费者对出租车、网约车公司的做法表示认同,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收费符合市场理性逻辑。加收的服务费相对温和,对司机而言,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其春节期间增加的劳动付出,对消费者而言,额外的收费也在其可承受的范围内,可谓各取所需,两两相宜。
出租车、网约车公司推行的“春节司机服务费”,为其他服务领域春节期间进行价格调节提供了一个好的范式。事实上,“春节司机服务费”限定在不超过10元的范围内,并非随意而为。2020年春节前,有网约车平台曾做过市场调研,预测春节期间打车的成功率会较平日下降16%。基于市场调研数据适当提价,既合乎市场规律,又契合消费心理。在节假日等特殊时期,服务行业要缓解供需矛盾,适当提高服务价格,以鼓励增加有效供给,是最直接、最公平的做法,体现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原则。
不过,目前看来,春节期间能够遵循市场规律、按照“春节司机服务费”这样的范式进行价格调整的商家并不多,随意涨价、涨价幅度过大等现象仍比较普遍。我国《价格法》等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漫天要价是法律所禁止的,而春节期间一些服务行业涨价过高,已经涉嫌违法。但是,究竟怎样才算“暴利”,我国法律并未作出明确界定,而且对牟取暴利行为如何处置也缺乏细化规定,这就给现实执法带来困惑。
显然,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价格向上浮动的比例或设置最高限额,以对乱涨价现象进行细化规制,很有必要。有法律界人士建议,应尽快制定出台《反暴利法》,对企业的合理利润作出规定。比如,计算出某一行业的平均利润作为基数,若某企业的利润高出该基数达到一个百分比值,即为暴利,应当进行限定。而且,当企业实施涨价行为时,需要表明原因,并出示相关的票据、账单等,证明自己涨价的合理性。各地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或管理办法,明确涨价的时段、涨幅等,让春节式涨价有章可循。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