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曝光老坛酸菜方便面部分原料为“老痰酸菜”后,掀起巨大的讨伐声浪。
其中的不同声音是:“老百姓都是这么腌制的”“还要清洗十几遍”“检测可能是合格的”……
目前,涉事企业康师傅发布声明致歉承认管理失误并表示,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是该公司酸菜供应商之一,康师傅已立即中止其供应商资格,取消一切合作,封存其酸菜包产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与检测。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康师傅酸菜料包检测合格,可否免责?
即便检测合格,也形成了对消费者的伤害
不妨回顾一下同样波及康师傅的台湾地沟油事件。
2014年9月4日,台湾警方查获一起以用地沟油混制食用油案件。经查发现,知名油品企业强冠公司收购自“屏东郭烈成工厂”所回收榨过的废油和地沟油,以33%劣质油混合67%猪油,出厂成为“全统香猪油”油品。
9月11日,强冠公司董事长叶文祥现场下跪,向所有厂商及消费者道歉,下跪时间超过30秒。
强冠公司的劣质油波及了台湾大批知名食品企业,最终牵涉到了康师傅的母公司顶新集团,其所制造的肉酱、肉酥等12款加工制品,皆有使用强冠公司“全统香猪油成,包括康师傅“精炖葱烧排骨汤面”系列。
最终的结果是,顶新集团董事长及高管为食品安全事件鞠躬致歉。顶新集团承诺,未来会以国际欧盟最高标准来做产品的管控。2017年,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解散。
台湾监管部门如何追查的呢?其实并不复杂,追查这些劣质油品的流向。
央视曝光的“土坑酸菜”,制作过程同样如地沟油般让人作呕:工人打赤脚在脏兮兮的酸菜池里踩来踩去,还有人在池子吐痰、抽烟,抽完把烟头扔进酸菜里。
有人说,这些土坑酸菜制作出来的方便面料包或其他成品检测可能是合格的。但即便检测合格,相信也没用人愿意食用。就像地沟油炼制出来的食用油,也可能检测达标,但同样既不合理又不合法。
因为,老痰酸菜这样的酸菜即便清洗十几遍、清洗干净,也会让人恶心。毕竟,食品最讲究的就是安全和卫生,这些酸菜是要入口的,是要吃进肚子的。
从此角度看,涉事康师傅酸菜料包即便检测合格,也已形成了对消费者的伤害。其逾越了人们的卫生底线和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底线。
当然,责任不能完全归咎工人身上,更应该背锅的是插旗菜业这样的生产厂家和康师傅等使用厂家。毕竟,产品质量的管控永远是全过程的。
酸菜产业需要高质量发展
插旗菜业所处的湖南华容县有“芥菜之乡”之称。
当地媒体报道,华容县年产销达2000万元的芥菜加工企业有41家,仅芥菜加工从业人员就有近7000人。插旗菜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产业辐射20多个乡镇及周边县市,带动近18万亩地的芥菜、豆角、榨菜等蔬菜生产。
插旗菜业董事长严钦武曾算过一笔账:两公斤重的芥菜,直接卖鲜菜收益1.2元,经腌制初加工,可卖到2.4元。如制成方便面酸菜料包,收益可达13.2元,收益几何倍增。一年之中,仅华容县插旗镇,农民从芥菜产业获得的收入就超过两亿元。
酸菜对当地的经济拉动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无忌惮地践踏食品安全底线。
实际上,包括插旗菜业在内的当地企业对此心知肚明。在插旗菜业的一则芥菜加工宣传视频中,工人们穿着隔离衣,戴有帽子和口罩,芥菜整齐摆放,清洗过程中水质清澈。
宣传片中为何和央视实际调查到的情况有天壤之别?
土坑酸菜成本较低应该是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插旗菜业员工口中所谓“老百姓都是这样腌制的”,已遭业内主流摒弃。
四川省什邡市同样是国内酸菜的主要产地之一。据了解,10年前,该地“土坑酸菜 " 较普遍,但2017 年后基本完成了升级换代,换成了“标准池”发酵。因为土坑酸菜存在两大问题,一个是存在亚硝酸盐、防腐剂超标,环境卫生不达标等问题;另一个问题是腌制过程中大量盐水渗入地下,会污染地下水。
当然,插旗菜业也建有标准化腌制池,只是其池里的酸菜用于“出口”而已。背后的原因是:老痰酸菜在国内被查,只会罚款几千元,但出口的产品被查,会被罚十万元。只能说,经济的确是最好的指挥棒。
从全国范围来看,类似插旗菜业的土坑酸菜相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央视315的曝光,不应认为毁了酸菜行业,而应该视为升级换代的一个契机。酸菜行业需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过硬的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
媒体的曝光,不会毁掉任何一个行业,只会带来涅槃。当年的三聚氰胺奶粉是这样,“瘦肉精”“毒胶囊”同样如此。
对康师傅来说,当然不必一棒子打死。但重建消费者的信任,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