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质量观察 >

人民网三评“知网高收费”之一:频惹众怒,该重视

2022-04-27        人民网
  近日,一则“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引发网络热议。据媒体报道,中科院相关工作人员确认这一消息属实,称原因在于知网的订阅费用连年上涨,已经突破千万元人民币的大关。

 

  一边是国内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科研机构,一边是国内知名学术服务网站,这样的结果显然是大家不想看到的。有网友评价:“这不是知网的损失,不是中科院的损失,这是对中国科研力量的无限打击”,有媒体发出这样的感慨:“中科院都用不起,学术机构还要吃知网多少‘苦’?”然而面对汹涌的舆论,中国知网最初的回应只是简单的“不属实”三个字。虽然事件发酵后,中国知网称其对中科院的服务未出现停止或中断的情况,2022年的订购工作正有序推进中,但这显然不足以解除公众的困惑。

  事实上,中国知网因为收费过高、不合理涨价问题深陷舆论风波,早已经不是一次两次。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停用知网的通知,同年3月北京大学也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有媒体统计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费用涨幅过高。如今中科院也加入这一行列,再次凸显知网涨价早已成为众矢之的。

  知网因为价格问题屡受消费方诟病,频惹众怒,甚至引发涉嫌行业垄断的质疑,按理早该深刻反思自身行为的合理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一次次舆论风波之中,我们看不到中国知网的实际行动,看到的是其利用一家独大的市场优势地位,不断提高价格令各单位难堪重负;我们看不到定位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机构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看到的是其赚得盆满钵满。

  收取高额费用、连年涨价,表面上是经营方式问题,但从深层次上看是相关企业缺乏对市场的尊重、对作者和用户的尊重、对科学事业的尊重。

  作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运作实体,知网及其关联公司曾获得有关政府部门专项支持资金,知网理应履行更多公共属性所赋予的义务,把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当成自己的主要目标。当企业的逐利冲动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理应坚持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而知网恰恰是在这一点上走偏了。

  知网屡受诟病,也不单是因为高收费问题。2021年底,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160多篇文章全部胜诉,知网表示“将积极处理赵德馨教授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然而此时距知网公开致歉已经过去4个多月,赵德馨教授被下架的100多篇论文在知网上仍然查不到。

  令人无奈的是,此前宣布与知网停止合作的多家高校,在停用一段时间之后又迫于各种压力继续与知网合作,根源在于知网提供的服务无可替代。但对企业而言,店大欺客不道德,优势地位也不意味着可以有恃无恐。须知:企业之上除了法律、监管,更有道义。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