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刚买到的商品降价了,消费者想申请保价,却发现300元的价差,平台只保价30元,因为赠品的价格为270元……近来,各大购物节、电商节你方唱罢我登场,商品的售后服务却成为重灾区,其中有关“保价时赠品也算钱”的投诉引发关注。
必须整治坑消费者的“赠品算钱”
不少平台上线的保价服务,明确在一定时限内,消费者可因商品价格波动一键退差价。保价服务的推出,不仅能增强消费者对平台的好感,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促成交易行为。不过,最近因“赠品算钱”掀起的保价风波,影响了不少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及消费信心。
顾名思义,赠品就是免费赠予物。订单里标价0元的东西,在保价环节却摇身一变成了有价商品,而且价格高低全凭商家一张嘴,这个“变身术”玩得真高明!事实上,“保价时赠品也算钱”违背了诚信经营原则,法理难容。对商家来说,搞“挖坑式”、“算计式”促销也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此,必须尽快整治。
“保价时赠品强制算钱”显失公平
价格保护条款和消费决策密切相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
如果赠品涉及价格问题,平台应在价格保护条款中明确“保价时赠品也算钱”,并以显著的方式提示消费者,确保消费者下单时充分知情,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继续消费。平台未就相关内容进行显著提示,在消费者提出保价时却强制其接受赠品价格,限制了消费者获取全额价差补偿的权利,也限制了消费者自由选择是否需要赠品的权利,在法律上属于无效格式条款,明显有失公平。
莫让“潜规则”变为“明规则”
赠品应当是“无价”的。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督力度,规范赠品行为,对类似变相搭售“有价赠品”等违法行为,予以及时纠偏,给予行政处罚,并责令商家退还应有的差价,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平台及经营者也应当秉持诚信经营理念,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而非随意设置退价门槛、搞虚假宣传。
对于那些保价存猫腻的商家,尤其是情节较为严重的,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要依法采取限制措施,莫让“潜规则”变为“明规则”。同时,要建立健全投诉机制,让消费者遇到类似问题时投诉有门、维权有道。总之,要从约束商家和引导消费者两方面着手,有效纠治商家的不法行为。
(以上综合人民网、光明网、红网)
V视角:
@min猪猪:还有一种情况,同样的商品,原来的链接下架,重新上个链接,不同链接也没法保价。
@淡蓝湖蓝:这难道不是捆绑销售的另一别名?
@saffuan_nofx:其实就是商家的套路,各种方法不给保价。
@路在脚下:就应该直接退货再买。
@卢米鸭:应该在赠品处提示,保价的时候赠品算钱。不提示直接算钱就是变相捆绑搭售,违反电子商务法的规定。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万万没想到,有些消费者躲过了“预售抬价”的陷阱,却没躲过“售后抬价”的“猫腻”。如此“保价”看似没什么问题,其实是变相“捆绑搭售”,仍然破坏了促销规则,对消费者构成欺骗和误导,应当受到处罚。要知道,消费者是会“用脚投票”的。如果商家用“保价时赠品也算钱”继续“套路”消费者,平台对此也采取放任的态度,损害自身信誉,那么二者迟早会尝到“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