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质量观察 >

后备厢经济亟待规范化发展

2022-08-02        中国质量报

  □ 杨玉龙

  后备厢经济形式灵活、机动性强、门槛不高,摆摊的参与者类型多样,或是利用业余时间增加收入的人,或是初次创业的年轻人,他们开着私家车停在某处空地上,打开汽车后备厢,经营各类商品。后备厢经济的出现,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创收渠道;另一方面也带来丰富热闹的市场氛围,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也提升了城市的“烟火气”。

  但是,后备厢经济相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例如,后备厢经济主体有着极强的流动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商品质量问题等消费纠纷,消费者很可能会面临“找不到人”或“无处说理”的维权困境。有些“野摊儿”连组织者也没有,管理不善,占道经营也会影响交通秩序或公共卫生状况。这些均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因此,后备厢经济亟待规范化发展。一些地方已经在行动。比如,北京、广州、西安等城市均存在后备厢集市,多由正规组织向政府或商场申办,向后备厢摊主收取一定摊位费后,为其提供场地和宣传,同时还会为后备厢摊主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如必须持有健康证、经营许可证等。这样的做法就值得借鉴。

  有温度的监管也很有必要。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定专门的经营区域,对区域内相关经营人员、参与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同时有关部门加强对该区域的监管。有专家表示,对于后备厢摊位经营者,可以减免纳税,在保障其不违法、不售卖问题食品等底线合规的前提下,给予其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事实上,这也值得尝试。

  此外,对于“行业”本身,也需要强化自律机制的建设。具体来看,后备厢摊主要提高经营素养,主动配合张贴场所码、及时收拾垃圾等,配合城市治理。尤其是应确保产品的质量,谨防出现食品安全或者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唯有自身更靠谱,才能对消费者对市场负责,才有利于自身发展。

  此前就有媒体指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后备厢摊位,既是城市的一道新风景,也是拓展消费场景、提振消费活力的“微创新”。故此,对后备厢经济需多些包容之态,但同时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对于消费者而言,要理性消费,对自己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细加甄别,注重对自身权益的维护。

  《中国质量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