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元以下的牙膏消失了”登上热搜。有消费者吐槽,“记得过去,牙膏最贵才十几二十块,现在的牙膏,普遍二三十块”。
几块钱的牙膏怎么消失了?
牙膏为何也变成了“刺客”?
几元与几十元又有何区别?
10元以上的牙膏成为主流,低价牙膏超市盈利空间小
据了解,超市货架上牙膏的价格普遍在10元以上,其中,15元至40元区间较为集中,舒适达等少数几个牌子的牙膏价格能达到40元以上,10元以下的仅有两三款。还有部分功效型牙膏和进口牙膏,售价高达60元至100元。
电商平台上而言,种类更为多样,有宣称去口臭、美白、抗过敏防蛀等等多种功效的产品。价格总体与线下总体无异,普遍都在10元以上,不乏几百元的牙膏,以淘宝为例,销量最高的产品是“高露洁活性物无水美白酵素牙膏”,价格单只价格在102元,与美白笔套装合售,价格高达268元。
这些情况也与艾媒咨询线下调研的数据相吻合。其此前调研显示,在大型商超售卖的四五十种牙膏中,一支牙膏价格在10—20元之间的占六成,20元以上的占比为35%,而10元以下的只有两三种。
除了低价牙膏消失在超市货架上,不少消费者也发现,一些牙膏价格在翻倍上涨,以前几元钱的现在也变成了几十元,低于10元的牙膏多陈列在货架的低层。多数商超来说,每个货架的成本基本固定,销售各个牙膏产品的成本支出差不多。因此,利润水平更高的牙膏,往往更能吸引商超销售,进而越来越多的商超倾向销售高价牙膏。
据华西证券研报,发改委发布的普通120克左右牙膏平均价格数据显示,其价格从2015年6月30日的8.38元/盒增至2021年2月28日的10.61元/盒,行业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这也证明了牙膏涨价并非“体感”。
牙膏企业卷口味、功效,或贵在了“营销造势”上
曾经几十元的牙膏,被人称为牙膏界的“爱马仕”,如今牙膏界人均“爱马仕”?
从国家标准看,牙膏主要由摩擦剂、保湿剂、增稠剂、发泡剂、芳香剂、水和其他添加剂组成。虽然基于不同功效会加入相应的有效成分,但从公布数据来看,原材料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也就是说,“牙膏刺客”的普遍化与原材料成本的关系并不大。
既然不是原材料原因,那究竟是为何?对此,有分析师表示,牙膏企业的主要研发成本费率一般在3%左右,成本高主要是高在广告投放、代言等营销成本上。这是助推牙膏价格“非理性”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登康口腔表示,公司紧抓消费升级趋势,顺应牙膏需求多样化、产品高端化的发展方向。登康口腔的这番话也验证了牙膏品牌集体“造势”。“沉迷”于产品升级,通过添加酵素、益生菌、玻尿酸、氨基酸等成分,宣扬美白、抗过敏、抗糖、清新口气等功效,甚至细化使用场景,一方面是迎合消费者对于牙膏功能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因为在种种“噱头”背后,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于是,牙膏企业纷纷停产不赚钱的传统牙膏,开始主打功能牙膏,而功能牙膏的定价远超之前的传统牙膏,以至于不少牙膏生产企业每隔一段时间就推出一个新功效,再顺便提个价。这种情况下,牙膏变贵也就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趋势。”
同时,一位行业人士表示,牙膏的多样化包装也增加了成本。如华熙生物的一款牙膏,外包装采用了同心圆的分仓设计,在同一管牙膏内设置内管和外管两个出口。“高级包装似乎为产品高价找到了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由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即将于12月1日开始实施的《牙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牙膏实行备案管理,牙膏备案人对牙膏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负责。同时,还明确牙膏禁止标注“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这意味着,一大批主打功效型的“牙膏刺客”,将受到更明确的规范审视。
牙膏功效与价格无关,合理选择才能保护口腔健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主治医师庄锐在科普视频中介绍,牙膏里面起作用的成分主要是摩擦剂,在刷过牙齿表面时起到打磨的作用,帮助清理掉牙齿表面的食菌斑、食物残渣等可能引起牙齿或牙龈发炎的物体。从这个角度来说,“十几元的牙膏与上百元的牙膏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牙膏在选择上,并不是越贵就越好,选择符合自己口腔情况的牙膏即可。口腔健康的人群选择普通牙膏就可以,不同种类的牙膏最好交替使用,避免耐药性,也可以根据口腔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功效牙膏。
无论哪类功效牙膏仅是治标不治本,不能替代口腔治疗,如果发现口腔问题,还是应尽早去口腔医院,对症治疗。
另外,使用牙膏时要注意这些
刷完牙后一定要用清水认真漱口;不要给儿童使用成人牙膏成人牙膏比较刺激,会给儿童造成疼痛;不要多人共用同一管牙膏,避免交叉感染;打开的牙膏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某些成分容易被氧化,影响功效;维护口腔健康不可依赖牙膏,须半年一次洗牙和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