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1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显示,2021年我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为99.87%;婴幼儿配方奶粉抽检合格率为99.88%,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抽检合格率为100%,在34类抽检食品中合格率排名最高。国产奶正在用品质与实力加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与10年前相比,中国乳制品行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目前乳制品行业是整个食品行业质量安全水平最好的行业”,业内人士这样表示。
全方位严格监管 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对于乳制品企业来说,保障食品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奶业实行史上最严格,甚至是最严苛的全产业链监管制度,从饲料到养殖、奶站、加工直至销售的全程监督监测。十年间,出台了《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13年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年版)》《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有关工作的公告》《关于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标签标识规范和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法规。
十年来,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过对乳制品企业实现全覆盖抽检和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实行“月月抽检,月月公布”制度,全方位监管乳制品产品质量安全。严格监管下,乳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图片来源:摄图网/ID:501402407
2016年,对违禁添加剂的检测合格率为100%,生鲜乳检测合格率为99.8%,乳制品检测合格率为99.5%,婴幼儿配方奶粉检测合格率为99.1%。2021年,乳制品和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9.9%,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13年保持100%,全国4261个生鲜乳收购站和5342辆运输车,实现监管全覆盖,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
除了市场监督力度加强,各个乳品企业也实施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产业提升。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介绍,所有企业的设备水平、检验能力、科研能力、质量保障能力、职工队伍专业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生产过程实现程控化操作管理,达到了“智能化工厂”的水平。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实施ISO、HACCP管理体系,原料进厂、产品出厂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批批检验,真正做到了原料可溯源、产品可追溯、责任可追究。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表示,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乳制品行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时期,特别是在消费者对乳制品营养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乳制品行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进。
品类不断丰富 满足消费者需求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刘春喜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这十年来,乳品市场从原来单一的液态奶,逐步发展为液态奶、酸奶、奶粉、奶酪、含乳饮料、炼乳、冰淇淋等多品类齐头并进,有1000余个品种可供选择。
早在 1926 年,我国就建成第一家乳制品加工厂“百好乳品厂”,其创始者吴百亨被誉为我国乳品工业的奠基人。但由于养殖技术的落后、消费习惯、经济水平的影响,中国主要以巴氏奶为主,此后乳制品行业经历了漫长的起步期。直到1997年,随着技术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及消费观念改变,我国乳制品市场逐渐出现突破性发展。中国引入超高温瞬时灭菌(UHT)技术及利乐无菌包装技术,可以将牛奶的保质期延长至6个月以上,大大扩展了销售范围,打破乳制品行业瓶颈。
2005年之后,常温白奶在经历了近10年的单一口味后,逐渐拓展出风味白奶、谷粒果粒奶等口味丰富的奶。尤其是伊利、蒙牛等几大乳业巨头开始关注利润率较高的乳饮料产品开发,整个品类以蒙牛酸酸乳赞助《快乐女生》销量翻三倍为开端,之后进入伊利“优酸乳”和蒙牛“酸酸乳”之战,之后哇哈哈“营养快线”、小洋人“妙恋”、三鹿和光明加入竞争,我国乳饮料市场蓬勃发展。为统一产品品质、与国际接轨等,2008年4月新国标GB/T 21732-2008《含乳饮料》发布,自2008年11月1日起实施。欧睿数据显示,2008年风味乳饮料销售额达390亿元,销量接近 45万升。
2009年光明推出常温酸奶莫斯利安颠覆传统酸奶储存模式,突破低温酸奶保质期短、贮存要求高的限制。2008- 2015年,酸奶销量从267万吨上升至647.7万吨,CAGR为13.3%。2011-2015年,酸奶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增速明显高于白奶。
图片来源:摄图网/ID:500723631
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趋向健康化,冷鲜的巴氏奶开始回归市场,与最初的巴氏奶时代不同,如今巴氏奶的奶源、冷链运输、渠道等方面都有所升级,特别是冷链运输的成熟成为低温奶兴起的技术基础。
欧睿数据显示,2021年,酸奶及乳饮料、常温白奶、巴氏奶、奶粉、奶酪的市场规模分别为1536、1092.4、414.6、219.6、122.7亿元,常温白奶与酸奶占据主要市场。从增速看,2016-2021年常温白奶及奶粉增长平稳;酸奶及乳饮料市场在高基数上实现 7.7%的年复合增速;巴氏奶快速起量,2016-2021年CAGR接近 10%;奶酪品类实现 23.2%的高速增长。而展望未来,欧睿预计2021-2026年,常温白奶/奶粉增速将保持稳健;酸奶及乳饮料、巴氏奶在产品创新升级、功能性营养性强化的趋势下实现7.6%/8.4%的复合增速;奶酪继续保持高增,CAGR达15.1%。
乳业大省坚持实现“奶业振兴”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振兴民族奶业、重塑消费信心提出明确要求。在国家的号召下,十年来,我国奶业大省持续发布奶业振兴相关政策。
“乳都”呼和浩特市始终锚定“奶业振兴”的大目标,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定位,全面提升奶业上下游的科技比重。尤其是近几年来,重点建设了现代智慧健康谷、中国乳业产业园两大千亿级全产业链项目,一切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在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车间内,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等各司其职。在这里,全球最先进的全封闭智能一体化发酵模式,可以全自动处理粪渣并制成有机垫料、液态肥料,实现了种养结合、可循环的生态化养殖。
敕勒川乳业开发区,占地950亩的液态奶智能工厂中,全球生产速度最快的液态奶纸包灌装生产线正以每小时4万包的速度生产液态奶。16台机械手同时作业,从原奶到入库,十余道工序,全部实现了无人化作业。
依托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呼和浩特正在加速向奶源端、生产加工端融合渗透,奶业的新一轮技术产业变革大潮正蓬勃汹涌。
今年8月,“2022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公布,呼和浩特两家知名乳制品品牌伊利和蒙牛分别位居第五位、第七位,刷新了亚洲乳业新高度。
2019年,呼和浩特在全区率先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两年兑现中央、自治区和市级补贴资金1.5亿元。在2021年,又进一步修订完善《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扶持政策》。此外,呼和浩特相继出台《打造“中国乳都升级版”若干意见》《推进乳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打造以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等相关政策措施,多措并举做好支持奶业振兴专项资金的“加法”。
这一系列有针对性、有目标基础性工作的高效实施、推进,为优质奶源建设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建成奶牛规模化养殖场138个,2022年续建16个、新建7个,全部建成后达到161个,满栏运营后奶牛数量达到56.1万头。到2025年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将达到168个,奶牛数量达到60万头。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加工项目全部投产后,还将通过呼包鄂乌巴奶源基地一体化建设填补奶源缺口。
图片来源:摄图网/ID:504040425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让乳业大省河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为重塑婴幼儿乳粉大省形象,这十年来,河北乳业做了大量的努力,2013年,河北出台《关于加快全省乳粉业发展的意见》,决定做大做强乳粉加工企业,培育知名品牌。提出到2017年河北省乳粉产能要达到20万吨(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10万吨),质量抽检合格率100%,要培育2个至3个乳粉“中国驰名商标”。
以君乐宝乳业为代表的河北奶业,在低谷中稳扎稳打,大胆创新,书写了河北奶业从站起来到强起来、跑起来的传奇,树立了新时代民族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2018年,为严格管控生鲜乳质量,河北在全省建立省市县三级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建立市县级生鲜乳收购站网络视频监管平台。在乳制品监管方面,河北在全国首创“乳制品安全风险监测数字化预警模型”,对企业加强生产管理。
河北省旗帜婴儿乳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首创质量安全四重检测体系,常规和风险检测不少于393项,同时还建立了全程追溯系统,每款产品附带二维码,过程信息全部监控。
以旗帜乳业为样板,河北通过对养殖、收购、运输、加工等各环节严格控制,已在全省构建起全链条、可追溯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今年河北省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2019年实施《河北省奶业振兴规划纲要(2019-2025年)》以来,河北支持新建扩建奶牛养殖场370家,新增奶牛近30万头,2021年奶牛存栏达到135.2万头。2021年乳制品产量达到397.6万吨,连续八年全国第一。这样的成绩是近十年来河北各级管理部门、企业、生产者痛定思痛重新崛起的真实写照。
图片来源:摄图网/ID:400539792
10年来,我国乳品产业经过不懈发展和砥砺前行,质量的可靠性已经成为稳态。2020年10月,在伊利集团内部举办的领导力峰会上,董事长潘刚宣布“2025年挺进全球乳业三强、2030年稳健迈向全球乳业第一”的豪迈目标。下一个十年,中国乳业的强国梦必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