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帮兰
2021年,安徽省芜湖市受到国务院办公厅“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地方”督查激励;2022年,芜湖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抬高标杆,争先进位,在新的坐标系中谋划更高质量发展,加快在一些优势领域和创新赛道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目标。
芜湖市繁昌区增材制造产业自2021年1月获批为首批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建设项目后,近两年来积极践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协作、联动发展、合作共赢、质量共治”的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新模式,不断加强增材制造“生态圈”建设。其先后招引60余家3D打印企业落户,产品涵盖增材制造设备、材料、软件、服务等全产业链,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3D打印产业集聚区。
聚力顶层设计,不断强化政策领跑。芜湖市将增材制造产业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两年来,市区联动、连续出台《关于3D打印产业集聚基地发展若干政策规定》《芜湖市繁昌区3D打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等一揽子配套扶持政策,共同为质量提升行动提供资金保障。该市每年安排5000万元3D打印产业专项资金,对携带科技成果落户的企业,给予人才、场地、研发等全方位保障;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横向课题研发;设立规模1亿元国元种子投资基金等,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聚力质量核心,不断成就标准领跑。芜湖市牵头成立安徽省增材制造协会和安徽省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起成立长三角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推广行业应用。已累计发布增材制造产业相关标准27项,其中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13项、地方标准9项,组织企业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和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等展会。今年,由芜湖春谷3D产业园主导制定的行业标准《增材制造 材料挤出成形3D打印笔》获批发布,确立了3D打印笔行业标准新高线。以标准为引领,该市还不断扩大芜湖春谷3D打印品牌的业内影响力。
聚力质量基础,不断赋能技术领跑。芜湖市集聚中科大等高校资源,通过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重点研发3D打印工艺、装备、材料、应用等技术,开展课题研发20余项,年投入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着力推动3D激光打印产业化应用;联合哈工大等成立安徽增材制造协同研发中心,作为科技部科技企业孵化器、安徽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已购置近6000万元的研发、检测设备,其中10台(套)大型设备进入G60科创走廊大型仪器共享网。2022年,安徽哈特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利用3D技术设计并主导制造了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所有外形部件及燃烧系统,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微火”方式,惊艳了世界。
聚力质量队伍,不断推进人才领跑。芜湖市制定了《加强3D打印产业人才引进培养的实施意见》等专项政策,累计投入扶持资金近亿元,围绕3D打印智能装备先后招引中科大、哈工大等17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建成一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舍达激光、中科春谷两个博士后工作站正在加快建设之中;先后与中国药科大学等9所高校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也是教育部增材制造模型设计“1﹢X”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全国职教集团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综合公共实训基地,为3D打印产业提供人才支持。芜湖市市场监管局将园区企业高管人才纳入市级培训计划,借力“芜湖质量沙龙”“精益生产”“QC小组”“万千百十”工程等,引导园区企业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核心竞争力。
2022年,芜湖春谷增材制造产业园区企业工业总产值接近7亿元,较去年增长17%,约占全国3D产业总产值的6%,企业经济效益同比增长8%以上。目前,依托春谷3D打印产业园,芜湖市繁昌区正全力打造华东地区首个3D打印数智化小镇。全国3D打印FDM耗材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三绿实业总部已迁至春谷3D小镇,总投资5亿元的中科春谷激光产业园项目、4.5亿元的共享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安徽)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这些新变化、新成就,都将进一步带动增材制造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质量全面提升,汇聚起增材制造产业大创新、大发展的磅礴力量,努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目标。
(作者为安徽省芜湖市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