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监管 > 地方监管 >

湖北省咸宁市落实“双碳”目标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2021-12-20        中国质量报

  “黄金水道”的标准化实践

  湖北省咸宁市落实“双碳”目标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 陈 思 记者 张 华

  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落实“双碳”目标,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咸宁市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争取标准化试点示范,运用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在农业、工业、社会事业等领域发力,促进咸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努力把咸宁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城市,争当湖北省落实“双碳”目标先锋。

  咸宁市开展了竹林产业可持续经济建设工作,运用ISO37104国际标准帮助产业绿色发展,促进竹林碳汇新发展模式,通过中国核证自愿减排(CCER)林业碳汇项目,全市林业碳汇项目面积达10万公顷,在全国排名第一。

  据了解,咸宁通山县是湖北省首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县,也是湖北省第一大楠竹资源大县。仅通山县的林业碳汇已审定项目面积就超过4万公顷,占到湖北省已审定项目碳汇量的60%。农户也加入了碳交易行列,通过种植楠竹吸收二氧化碳,将减排的二氧化碳指标卖给重化工、电力等碳排放大户,除卖竹子外,还能获得一笔额外收入。

  2020年,在我国率先实行碳交易试点的地区,CCER价格每吨约30元,通山县竹林碳汇一年创造经济效益约1800万元。咸宁市现有项目区以20年(最长为30年)为起点计算,已审定碳汇可创造9亿元经济效益。

  随着碳市场运转日趋成熟,咸宁“会呼吸”的竹子将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咸宁靠竹子创富的故事正是咸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咸宁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生动案例。

  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盛兰)申报“湖北省建筑钢材‘双碳’标准化试点”单位,就是咸宁落实“双碳”目标的典型案例。

  金盛兰是湖北省内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之一,2020年营业收入1368762万元,已跻身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395位,湖北民营企业100强第26位,是咸宁市重点纳税大户。

  金盛兰所属的钢铁行业为传统高耗能行业,高耗能行业曾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双碳”目标下,高耗能行业面临产能升级的严峻压力。

  超低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和必经之路。为创建“湖北省建筑钢材‘双碳’标准化试点”,该公司在原有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标准,以节能和超低排放标准化为核心,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科学完备标准体系,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做实现“双碳”目标的区域经济发展领跑者,为湖北省乃至其他区域建筑钢材企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方法。

  拓展公共服务标准化领域,实施公共交通安全、节能、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咸宁成为中部六省第一个实现全部纯电动公交运营的城市,是湖北省首个国家级城市公共交通标准化试点市。

  打造政务服务标准化标杆,实现平台建设、服务行为、服务机制等的标准化。“多证合一”“首问负责制”“延时服务”“绿色通道”“先批后审”“容缺预审”等特色服务及“证照分离”、企业注销便利化等改革,成为咸宁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有力抓手,商事制度改革连续两年获湖北省政府督查激励。

  据悉,咸宁市已开展7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成为湖北省获批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最多的地级市。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也落实了“双碳”目标,为社会管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标准力量。

  将128公里长江咸宁段打造成生态文明的示范带、率先转型的引领带、融合发展的先行带,是咸宁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准体系建设是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关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建设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咸宁市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标准体系编制已完成制定,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标准、沿江空间布局、沿江生态产业、沿江生态环境、沿江生态文化共5个标准子体系,收集各类标准共计1133项,有力支持了市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质量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