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知识产权工作量质齐升,各项指标圆满完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在1月12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兼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胡文辉表示。2021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哪些亮眼成绩?公众关注度高的商标抢注事件、“每万人口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等问题,国家又有哪些举措?一起来看。
除了以上2021年知识产权相关统计数据的4方面特点之外,胡文辉介绍,截至2021年底,我国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工作在创造、保护、运用、服务方面的总体统计数据如下: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将“每万人口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介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旨在客观评价我国创新发展水平,引导专利向追求质量转变。作为预期性指标,该指标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主体发挥作用。从2021年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高价值发明专利规模稳步扩大,发明专利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列参与调试的复兴号动车行驶在新成昆铁路德昌县段(1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储备不断加强。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79.2万件,较“十三五”期末增加了11.4万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二是维持年限较长的有效发明专利增长较快。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2.3万件,同比增长27.7%,占国内总量的比重达到了11.9%,较“十三五”期末提高了0.6个百分点。
三是创新主体海外布局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有效发明专利为8.3万件,同比增长21.8%,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拥有其中的近9成。
这是2021年8月12日,在广西柳州一家汽车企业,工人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忙碌。新华社发(黎寒池 摄)
此前,“长津湖”“全红婵”等商标抢注事件受到公众高度关注。在打击恶意商标抢注行为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表示,恶意商标抢注事件备受老百姓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坚持多措并举,通过推动完善法规,设置审查指引词库,进行分类处置,组织专项行动等多种方式进行严厉打击,切实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2021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专项行动方案》,对恶意抢注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公众人物姓名、知名作品或者角色名称等10类典型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并将涉嫌恶意注册商标申请相关案件线索转交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处置。
张志成介绍,去年全年累计打击恶意商标注册申请48.2万件,快速驳回抢注“长津湖”“全红婵”等商标注册申请1111件,依职权主动宣告注册商标无效1635件,向地方转交涉嫌重大不良影响及恶意商标注册案件线索1062条。在全社会营造了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的高压态势。
同时,张志成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进一步加大对商标代理机构代理恶意抢注行为的打击力度。组织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立案查处了24起涉及抢注奥林匹克运动会热词商标的商标代理案件,作出行政处罚13件。针对2家代理重大恶意抢注案件违法情节严重的商标代理机构,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停止其商标代理业务。约谈治理13家平台型商标代理机构,引导其建立完善商标恶意抢注的筛查机制,防范代理商标恶意抢注等违法违规行为。(记者/海报设计: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