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出台
2022-07-28 中国质量报
新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出台 为盲盒销售、网络直播等立规矩 中国质量报讯 (记者 霍一夫)近日,修订后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以下简称新《条例》)发布,将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条例》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对直播带货、盲盒经济等新兴业态经营者的义务作出特别规制,助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上海市消保委的数据显示,其年均处理投诉20万件以上,其中新消费领域的投诉占比持续增长,成了消费者维权的“高发地带”。 网络直播兴起带动了直播带货等活动,但也产生不少乱象。网络直播营销平台、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等各应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新《条例》明确,网络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加强对直播间内链接、二维码等跳转服务的信息安全管理;直播间运营者应当标明直播间内链接、二维码等跳转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经营者,直播间运营者未标明实际经营者的,应当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承担相应的责任。新《条例》还明确,在直播内容构成商业广告时,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应当履行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或者广告代言人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上网,有的孩子绑定长辈亲人的身份证玩游戏,还有的孩子背着父母购买大量网络游戏账号、装备,由此产生不少纠纷。对此,新《条例》明确,网络游戏经营者对参与网络游戏消费的未成年人履行特别保护义务,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时间、时长、消费限制、内容等的要求。网络游戏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通过电子身份认证等技术,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陶爱莲表示,消费维权领域呈现出的分散个案争议比重下降,但涉及大企业的群体性问题和行业普遍性问题上升。这类问题的解决难度大,容易成为消费维权的堵点和难点。她特别提到,当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部分消费者会出于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过高考虑,或者由于专业知识不足等原因,放弃通过诉讼索赔。这种情况既影响了消费领域的公平正义,客观上也纵容了不法商家的侵权行为。此次新《条例》明确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消费者组织积极开展公益诉讼,既可为消费者拿回应该获得的赔偿,也警示、震慑不法经营者,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维护消费公平正义。 新《条例》还关注到各类新业态中一些不易察觉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现象。以潮流玩具为代表的盲盒经济备受资本市场追捧,但“固定款+隐藏款”的销售方式却被部分不良商家钻了空子。对此,新《条例》对盲盒经营进行规范,鼓励建立保底机制。经营者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向消费者销售特定范围内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按照规定以显著方式公示抽取规则、商品或者服务分布、提供数量、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经营者实际的市场投放应当与其公示内容相一致,不得篡改抽取概率,改变抽取结果。 伴随新消费业态蓬勃发展,广告营销方式也有了“新玩法”。不过,这也给消费者带来了现实困扰。究竟博主们打着测评旗号的推文,会否是另一种隐性营销手段呢?对此,新《条例》进一步厘清了互联网推介营销的“边界”,明确经营者通过互联网媒介以竞价排名等互联网广告形式推销商品、服务的,应当依法显著标明“广告”。如因标明不显著而造成的后续矛盾纠纷,经营主体将负有相关责任。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总经济师李孝猛表示,该局将贯彻落实新《条例》,针对盲盒等随机销售、跨境电商、社交电商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坚持“有温度的执法”。对涉及“一老一小”的网络游戏经营者未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以及欺诈消费者、侵害消费者人身权等行为,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