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北京多区密集布局“首店+场景+产业产品+”_中国质量报告-产品可靠性报告官网 

中国质量报告-产品可靠性报告官网移动版

首页 > 政策法规 >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北京多区密集布局“首店+场景+产业产品+”

  中国质量报讯 (记者 丁 莹)近日,北京市召开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闻通气会。会议透露,在遵循《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消费供给与消费需求两端发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等原则指导下,北京市东城区等多区已经相继围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做出细化制度安排,尤其是围绕“首店+场景+产业和产品+”等相关规划,进行密集布局。

  《方案》强调,加大商业品牌首店政策实施力度,明确到2025年,北京的国内外品牌首店将达到3000家以上。据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再次优化首店政策红利,今年年底前,将出台14项专项政策,其中和首店引进、总部企业发展奖励有关的措施共有3项。首店政策优化主要体现在申报条件放宽、申报时间缩短、申报流程简化等方面。例如,在申报条件方面,取消了关于“营业执照登记日期和开业均需在当年度”“首店开业需运营一年以上才可以进行申报”等相关要求。这些条件变化后,品牌首店在京实际开业后即可申报项目,提高了企业申报首店项目便利度,扩大了政策受益面。

  《方案》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蕴含三类场景,即主辅街融合发展的“后街经济”消费场景,鼓励“前店后仓”等模式创新,发展具有国际品质和北京特色的“后街经济”,打造主辅街融合发展的多元化消费场景;“智慧商业”新场景,在王府井等重点商圈试点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持续拓展无接触消费体验;消费集群新场景,在海淀区,将华熙LIVE·五棵松培育成为以“时尚+多元业态融合”为特色的夜间消费集聚区。

  《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孵化100个新消费品牌,以产业创新来增加新产品的供给、刺激消费。聚焦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在美妆、食品、服饰定制、健康养老、休闲娱乐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消费品牌企业,推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方案》还对“数字消费”产品的供给侧做出安排,加大智能终端产品供给,支持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产品研发应用。打造重磅文旅消费产品方面,深入挖掘北京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轴线文化遗产等优势资源,加大“北京礼物”开发力度,提升“北京礼物”吸引力和影响力等。

  此外,《方案》中强调,加强首都功能核心区老厂区、城市副中心老旧厂房、首钢地区、门头沟区“一线四矿”等工业遗址的保护利用,打造“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公园等,让其产生新的增长点。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