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重在增强产业竞争力
2021-12-28 中国经济网
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及《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出台,东北振兴进入新阶段,应充分认识东北振兴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在改变各类生产要素的相对地位,人力资本、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近年来,人口外流已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多为专业技术人员和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东北拥有一批国内领先的大学,但由于人才流失,研发和创新能力受到影响,成为影响东北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数字技术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进步,构建起“人—网—物”的互联体系和泛在智能信息网络,推动着制造业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从全国产业数字化热力图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产业数字化处在领先地位。东北是我国制造业相对密集的地区,但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缺乏吸引高端信息技术人才的平台,外来数字化产业投资偏少,工业互联网发展也面临人才瓶颈制约。 与此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也将倒逼东北地区制造业加快转型。东北地区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比重较高,落实“双碳”目标将增加这些行业的减排成本,转型压力进一步增大。 “十四五”时期东北全面振兴,要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重塑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对高端要素吸引力,增强东北制造业竞争优势,释放发展潜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 一是重塑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看,东北在装备制造领域有比较优势,也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在这些领域培育局部领先优势,形成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制高点,有利于增强发展主动权。东北在核电、火电机组、水轮机、高铁和工程机械等终端产品领域,形成了一定竞争优势,但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等中间品的创新能力仍然偏弱,制约了产业竞争力提升。中间品专业化程度高,技术迭代快,技术诀窍等隐性知识多,培育企业竞争优势需要长期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东北装备制造业利用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增强中间品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孕育出一批生产关键零部件的中小企业,也将大大增强东北制造业竞争力。重塑东北的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既需要市场竞争倒逼,也需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现在比较紧迫的就是加快推进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的产权激励,更好地留住科技人才,通过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 二是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进行战略规划,引导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与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合力。加快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同时将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形成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通过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供应链的配套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带动中小企业融入工业互联网发展进程中;加快数字化人才培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 三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将孕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东北能否抓住机会,对提升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要更大力度地推广和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多措并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完善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体制机制,如充分利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倒逼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增加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等。 (作者王一鸣 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经济评论杂志社供稿 来源:经济日报) |
- 上一篇:让国产商品和服务加速提质升级
- 下一篇:“国潮”引领消费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