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出炉
2023-03-20 lr 产品可靠性报告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
![]()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39.0%的受访者表示对国内消费环境“非常满意”,44.7%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满意”,二者占比合计超八成。
![]() ▲消费者对总体消费环境的满意度评价 消费环境与维权体验 1. 个人信息泄露烦扰多,消费浪费、网络谣言和预付费跑路问题突出
![]() ▲消费者认为目前消费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表明,消费者对于当前消费环境整体表示满意,并且认为会越来越好。不过,当前消费环境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板问题亟待改进。 从受访者反馈情况来看,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仍然困扰着消费者,排在各类问题首位(37.3%)。对照2022年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多数受访者反感互联网平台APP产品强制要求授权和索取个人信息的行为,不支持当前APP产品强制要求授权和索取个人信息的比例达46.7%。 28.3%的受访者认为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餐饮浪费问题;26.6%的受访者认为网络谣言多发,不利于消费环境建设。受访者关注度较高的消费环境问题还包括预付费/卡商家跑路、虚假宣传或引人误解的宣传等行为,占比均超过20%。价格虚高、假冒伪劣、售后服务、损害健康、货不对板、霸王条款等问题也被消费者所诟病。 2. 遭遇问题不害怕,消费者维权意愿增强,“默默忍受”比例再降
![]()
▲遇到消费问题的反应或维权方式 55.6%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遇到了消费问题,38.5%的受访者没有遇到问题,还有6.0%的受访者则表示不清楚,或者可能没意识。 与过去几年情况相比:一方面,超九成消费者能够识别消费问题,比重有所上升;另一方面,消费者遭遇问题的比例有所降低,表明了消费者自主消费意识和问题辨识能力的普遍提升。
![]() ▲消费者选择不维权的原因 追问消费者“默默忍受”不继续维权的原因,前三大问题分别是“维权程序复杂”“举证困难”“维权成本过高”,各自占比为38.2%、34.6%、33.7%。 有过消费维权经历的消费者中,近八成对维权结果表示满意。37.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41.6%表示“比较满意”,综合占比为78.6%,整体表现较好。
![]() ▲受访者对于消费维权经历的整体满意度评价 3.消费者积极点赞消费维权亮点变化,一些难题仍需大力改进
![]() ▲消费维权中值得点赞的行动和改变 综合回顾过去一年来的消费维权情况,一些亮点变化受到消费者积极点赞。 42.4%的受访者认为消费者更加敢于维权值得点赞,37.4%的受访者点赞企业经营者服务态度有所改进,35.9%的受访者点赞消协组织维权效能极大提升。 数据表明,社会共治取得积极成效,从监管效能到环境氛围均有亮点,从消费者到经营者均有内在改进,消费者维权行动更有力量、有底气。
![]() ▲当前维权工作需要改善的内容 在消费维权环境改善、消费者维权意愿增强的趋势下,仍有一些新老问题有待改善。 消费信心与消费预期 1.多数消费者认为过去一年消费升级态势显著,未来一年“消费平级”和“消费降级”的预期上升
![]() ▲过去一年生活消费支出情况变化
![]() ▲未来一年生活消费支出情况预期 2.未来一年储蓄与消费支出预计双增加,应重点关注少数群体生活成本加重的忧虑
![]() ▲过去一年您的家庭储蓄与消费占比情况
![]() ▲预计未来一年您家的消费支出与储蓄的变化状况 3.“报复性消费”热潮受到众多消费者期待
![]() ▲消费者预计出现“报复性消费”热潮的可能性 4.“消费信贷”积极意义受肯定,约三成受访者认为需谨慎
![]() ▲消费者对“消费信贷”的态度 5.超六成受访者认为未来一年家庭收入将出现增长,预期乐观
![]() ▲预计未来一年家庭收入变化与资金安排 6.儿童消费、家庭消费和健康消费、体验式消费预增,值得期待
![]() ▲家庭消费支出增加的商品类
![]() ▲家庭消费支出增加的服务类 7.多数受访者对未来一年消费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表示乐观 对照中消协开展的2022年度100个大中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工作有关结果来看,2022年年末时,对未来一年经济形势的预期持“比较乐观”和非常乐观的消费者分别占比38.9%、21.5%,本次年主题调查显示出受访者对未来一年经济发展状况“比较有信心”的比例基本持平,但“非常有信心”的比例要高于预期非常乐观的比例,表明2023年一季度公众发展信心已经逐渐回暖。
![]() ▲未来一年消费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状况预期 8.消费信心总体较为乐观,较2022年调查情况有所提升
![]() ▲未来一年消费信心情况 中消协建议 1.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激发和释放消费潜力 首先应充分认识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从政策措施方面强化有效供给; 其次,立足各方所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便利、确保公平、彰显温度; 最后,要不断提高监管和服务效能,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创造安全、健康、稳定、规范的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增强消费动力和意愿。 2.持续推进消费环境建设,为促进消费回暖创造有利条件 一方面,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定生产、稳定供应链、稳定物价,鼓励围绕消费提质升级和满足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需求做文章,鼓励夜间消费、信用消费和体验式消费,挖掘消费“潜力股”。 另一方面,要突出“稳”的总体基调,要突出“暖”的市场氛围,要突出“实”的抓手作用,着力消除权责不对等、信息不对称、保障不全面、价值不及预期等关键问题,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治理预付式消费跑路、“价格刺客”等问题。 3.大力提振消费信心,有效改善消费预期 一是要着力破除有关行业领域的供给质量差、服务态度差、定价高、潜规则多等难点焦点问题和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 二是要想方设法为广大居民创造新增收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切实降低生活负担,优化带薪休假和调休制度; 三是要持续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回应消费者关切。 4.倡导“消费者优先”原则,重视消费维权保障 相关部门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事,在进一步完善监管规则、织牢织密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特别是提升维权效能上下功夫; 相关企业和经营者应强化保护消费者权益第一责任人意识,在完善交易规则、售中售后服务保障和维权支持体系上下功夫; 相关行业协会和社会媒体等也应主动落实和倡导“消费者优先”原则,促进行业企业自律。 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