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制造话题热度,一网红被罚5.1万元_中国质量报告-产品可靠性报告官网 

中国质量报告-产品可靠性报告官网移动版

首页 > 特别关注 > 曝光台 >

恶意制造话题热度,一网红被罚5.1万元

  当流量狂欢撞上法律红线,一场由淋巴肉引发的网络舆情终现真相!

  2024年5月,一则“黑心企业加工淋巴肉”的视频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视频中,“不良商家”“非法加工”“流向餐桌”等刺眼标签疯狂跳动,网红博主林某用镜头记录下某企业的“罪证”。短短24小时,话题“淋巴肉黑色产业链”冲上热搜,网友纷纷涌入企业账号疯狂谩骂。

图为福清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企业调查

  但反转来得猝不及防,福建省福清市市场监管局核查证实,该企业收购的淋巴肉用于销售给下游企业制造饲料油,且该企业已取得相关资质,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

  然而,网红林某为博流量,在明知市场监管部门核查结果的情况下,将跟踪拍摄的淋巴肉流向及市场监管部门核查的全过程视频分时分段发布。在第一段视频因该企业举报被平台限制推送时,于次日再次发布。

  林某为视频贴上“食品安全”的标签,通过“挤牙膏”式的发布策略持续制造话题热度,甚至在视频中运用“淋巴肉到底是流向餐桌还是用到食品油上”“不良商家”“做贼心虚”“非法加工淋巴肉”等语言引导网友对该企业产生误解。视频发布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大量网友对某企业进行指责。

  虽然林某事后发布了市场监管部门核查结果的澄清视频,但并未挽回网友对某企业的信任。

  福清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本案中,林某在明知该企业收购淋巴肉用于销售给下游企业制造饲料油的情况下,为获取更多关注,刻意将完整视频分段分多日发布,并用“不良商家”“做贼心虚”等词语形容该企业,用“食品安全”“餐桌”“食品油”等词语引导公众误以为该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导致该企业名誉权受损。其行为已构成名誉权侵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故判令林某删除案涉相关视频、向某企业赔礼道歉并赔偿某企业损失5.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