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吐槽韵达快递,从皖到京寄板栗历时半月,签收时已发霉_中国质量报告-产品可靠性报告官网 

中国质量报告-产品可靠性报告官网移动版

首页 > 315投诉 > 热点投诉 >

消费者吐槽韵达快递,从皖到京寄板栗历时半月,签收时已发霉

  从安徽合肥到北京,王先生快递的一箱板栗,历时半个多月才找到,签收时已经发霉变质,在和韵达沟通的过程中,他又遭遇了“理赔难”。

  王先生查询发现,韵达频发的“快件丢失”与“理赔难”的背后,给不法人员可乘之机,他们利用韵达快递员账号,通过非法获取的消费者信息,发送“快递丢失、主动理赔”的诈骗短信使韵达深陷“诈骗门”。

  从皖到京韵达快递一箱板栗历时半个月

  “一想到太奶奶八十多岁了,还一颗颗亲手挑、亲手包装,我的心就揪着疼。”近日,北京的王先生向记者反映,他远在安徽老家、年过八旬的太奶奶,通过韵达快递给身在北京的重孙子寄了一箱自己亲手种的板栗。

王先生供图

  然而,这份跨越千里的心意,却在投递途中“不翼而飞”,快递单号显示包裹签收,实际并未签收。“一箱承载着八旬太奶奶沉甸甸关爱的板栗,在韵达的运输链中就这样莫名消失了,而随之一起‘丢失’的,还有企业对消费者最基本的责任与信任。”王先生如此感慨。

  从安徽合肥到北京,这箱板栗历经半个月终于拿到手后,板栗早已发霉变质不能食用。

  王先生一家人多次致电韵达客服,过程却是一场“踢皮球”式的拉锯战。“客服永远说在加急处理,24小时内回复,但要么没回音,要么就是不同的人重复问同样的问题,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王先生供图

  根据《快递暂行条例》,对于未保价的快件,赔偿标准依据民事法律有关规定确定,这通常被解读为按实际损失赔偿,但实际操作中,快递公司往往设置重重障碍。

  王先生在申请理赔时,就被要求提供板栗的价值证明。“这是我太奶奶自己种的,不是商品,我上哪儿去找购买凭证?”

  王先生认为,这正是无数寄送农副产品、手工制品或二手物品的消费者面临的共同困境。快递公司利用规则的模糊地带,将证明成本转嫁给用户,最终以“未保价”为由,给出远低于物品实际价值和用户损失的“象征性赔偿”,通常只有运费的几倍。

  频现“丢件”和“理赔难”背后,韵达深陷“诈骗门”

  10月11日,记者在黑猫投诉、知乎等平台上搜索,以“韵达 丢件”“韵达 理赔难”为关键词的投诉高达数万条。从重要文件、合同票据,到价值不菲的电子产品、寄托情感的私人礼物,无数包裹在韵达的物流网络中“人间蒸发”。

  频现“丢件”事件的背后,却给不法人员可乘之机。多家媒体公开报道,有人利用韵达快递员账号,通过非法获取消费者信息,发送“快递丢失、主动理赔”的诈骗短信。许多消费者因恰好有在途韵达包裹,就信以为真,最终被诱导进行网贷操作,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尽管韵达官方声称已报警并加强管理,但此类事件的发生,使韵达深陷“诈骗门”。

  一位从韵达离职的区域经理透露,韵达采用加盟制模式,对末端网点的管控力度较弱,其在末端网点管理、员工账号监管及用户信息安全保护上存在巨大漏洞。“为了追求效率和成本,总公司在管理上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接暴露了其内部管理的系统性风险。”

  这名区域经理坦言,韵达快递员流动率高,培训不到位,对包裹的敬畏心和责任感自然就下降了。而一旦出现问题,总部、省公司、加盟网点之间权责不清,互相推诿,最终倒霉的就是消费者。加盟制模式下的管理松散、对用户投诉的敷衍塞责、理赔流程的不透明,当企业将规模扩张置于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之上时,必然会导致信任链条的断裂。